金價疑被大機構操縱 中國投資者也可索賠 |
發布日期:14-03-11 09:03: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 |
近期有關五大銀行操縱“倫敦金定盤價”的消息廣為傳聞。有國外投資者已經開始著手對這五家銀行提起索賠申請。有專家認為,中國投資者也可提起索賠訴訟。 上周五下午,有十幾年期貨經驗的深圳老期民李曉斌在微信上發了一則信息“黃金陷阱已經布好,今晚將有戲瞧!碑斕焱砩,美國將公布非農就業人口數據,事前多數機構分析由于天氣等原因數據將“不會太好”,而加上烏克蘭等因素,周五白天黃金價格曾經重上1350美元/盎司之上,所以市場普遍認為,晚上公布的數據或可助推金價“再次上漲”。 不過李曉斌卻看法相反,他平掉了他的多單,并建了一點空單。當天晚上證實他的猜測是對的。美國公布數據顯示2月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7.5萬人,大大超出預期,黃金價格瞬間跳水!斑@種情況太熟悉了,價格總是會跟你想象的方向相反。”李曉斌向記者表示:“無數次的經驗表明,黃金價格是由神秘的手操縱的,多數人以為的方向總是錯誤的,而關鍵時候,總有一些數據消息啊之類來幫忙!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中證期貨翟亞軍也表示,國際上的大機構利用資金和信息的優勢操縱黃金價格已經不是秘密,他們總是經常將價格在短時間內打壓或者拉抬到關鍵點位,一些資金不足倉位過重或者量化交易的倉位就不得斬倉止損,他們借此不斷收剪刀差,坐收漁利。 去年,黃金遭受“大劫案”,4 月12日當天超過400噸的黃金被賣空,金價當天大挫逾5%,第二個交易日又再挫近10%。從那以后,在9月12日、10月11日,11月2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又再出現異常大跌,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市場對黃金價格被人為操縱的猜測不絕于耳。 上周,英國媒體發表了一篇報道,名為“操縱金價的擔憂給投資者敲響警鐘”,它揭示了操縱倫敦黃金定盤價的方式。報道稱,據一家機構研究,“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全球半數的黃金交易價可能都是人為操縱價。在德意志銀行、匯豐、巴克萊、法國興業銀行和加拿大豐業這五家銀行每天兩次舉行電話會議期間有規律地漲跌:會議一開始,金價就頻頻攀升或下跌,幾乎是在會議結束那一刻,金價就漲到日內交易高峰或是低谷,然后走勢又大逆轉。” 目前國際黃金價格還延續著從1919年老掉牙的定價機制。每天早晚兩次,五家銀行的代表和一些挑選出來的客戶通過電話會議黃金供需和報價來確定最終的定盤價。該定盤價隨后被用作總市值20萬億美元的黃金市場的交易基準。 媒體報道在上網后不久就被撤了下來,這被認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實際上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