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投資“對賭游戲”還在玩 做市商制度并未暫停 |
不變的直接買賣對手方。在交易中,由于交易軟件是定制的,因此能從電腦技術上單方操控價格,從而完全控制雙方的交易。相當于雙方打一副牌,投資者處于明牌狀態,交易所或其會員坐莊還抽老千,投資者自然沒有贏錢的可能。”王德怡說道。 王紅英認為, “現貨貴金屬交易所利用期貨的模式來進行交易,甚至采用坐莊做市商的模式,很多單子并未進入交易所,就形成了對賭的交易機制,這很明顯就侵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客戶虧錢了,做市商就賺錢了。另外,由于做市商制度的莊家有權不下單,從操作上也存在對賭功能,一些白銀公司串通軟件公司在后臺篡改數據,改變交易價位,導致投資者虧損等問題十分頻繁。除此之外,由于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模式不透明、不公開,對于客戶的保證金也沒有保證金監控中心來進行監管,容易出現一些會員單位卷款出逃的情況。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國內目前對于做市商制度并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監管,因此投資者在虧損之后,也容易引發爭議”。 做市商制度并未暫停 據媒體報道,江蘇金融辦還對涉事交易場所業務擴張進行了限制,要求相關交易場所交易模式變更過渡期間,不得發展新會員單位、代理機構(或稱為“會員”、“居間商”等)。但是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對于這個禁令,交易所以及會員單位目前并沒有按規定暫停相關擴張業務。 上述江蘇某交易所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江蘇省金融辦確實下發了此文,但主要是針對另一家交易所,要求其會員單位停止開發新客戶。雖然他們交易所也是采取的做市商制度,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并沒有任何影響,仍可以招募會員。 這位負責人表示,"3·15"央視曝光現貨白銀實為對賭游戲后,有不少虧損的投資者在政府部門拉橫幅上訪,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政府部門想趁機整頓這些交易所”。 而江蘇另一家交易所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他們并沒有采取做市商制度,而是采取撮合制度,因此金融辦下發的通知與他們也沒有關系。 北京商報記者再度以加盟會員單位居間商的身份對這些現貨公司進行調查。江蘇一家交易所下屬的某會員單位加盟部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他們公司同樣采取的是做市商制度,但是招募居間商一直沒有暫停過,也未受禁令的影響。 監管陷入“中國式尷尬” 事實上,全國多家金融證券類交易所只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以及上海黃金交易所五家交易所有專業的金融監管部門進行監管,而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