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交易所亂象再起,違規經營現象死灰復燃。經過幾番整頓,地方貴金屬現貨交易平臺尤有泛濫之勢。
類期貨平臺,高杠桿,高風險,24小時交易……一些地方交易場所仍頂風作案。多年來,一些違規操作的交易場所在利益驅動下“整不死”“更瘋狂”,背后更暴露了地方保護、交易場所設立門檻低,以及相關部門監管盲區、懲罰機制缺位等行業深層次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新一輪交易場所清理整頓或已經啟動。
堵不如疏。由于在管理和歸屬上處于模糊地帶,目前國內的大宗商品場外市場受到的質疑頗多,業內人士表示,利用場內商品交易所有效與場外現貨交易平臺進行對接,利用場內良好的監管體系引導場外市場向良性發展。
瘋狂的“黑平臺”背后
“最近老有炒白銀的給打電話,號碼千變萬化,想拉黑都沒辦法。”浦東一位白領吐槽引發了辦公室里其他同事的“共鳴”——頻頻遭到一些“抄白銀、抄黃金”的交易平臺的推銷電話騷擾。
今年初,曾經致力于做最安全交易平臺的某貴金屬公司突然宣布停業。央視3·15晚會上再次曝光了處處設陷阱,利用夸大宣傳欺騙投資者的現貨白銀投資平臺。6月,又曝出大智慧民泰(天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迷局,以及東亞銀行下屬公司被投資者質疑操縱倫敦金黑盤等消息。
近期,上市公司大智慧正因擬轉讓的孫公司民泰(天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下稱民泰貴金屬)遭遇投資者的維權。部分維權者稱,大智慧通過其炒股軟件等形式獲取投資者聯系方式,誘導其進入民泰貴金屬炒白銀,隨后投資者被民泰貴金屬等各方“設局”,投資產生巨額虧損。
據在上海大智慧總部維權的王女士介紹,自己以前只做股票,去年七、八月份看到了民泰貴金屬的電視廣告就以短信的形式咨詢了投資白銀現貨的相關情況,隨后則是公司方面不斷的電話營銷,稱民泰貴金屬是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下稱天貴所)會員單位,資質有保障,對方同時承諾高收益并極力推薦王女士在民泰貴金屬開戶“炒白銀”。
次月,王女士投資13萬元開戶,在開戶當天賺了8000元后,隨后便開始不斷虧損,13萬元很快就虧完。至此,民泰貴金屬的業務員再次聯系王女士,稱民泰貴金屬70%股權已經被上市公司大智慧收購,公司方面將為王女士安排核心分析師,定時定點給王女士指導交易,幫她在白銀現貨交易中翻本。
翻本心切的王女士隨即以各種方式籌措100萬元再次進入市場,在民泰貴金屬安排的老師指導下,她開始重倉甚至滿倉操作,曾經一夜之間就巨虧40多萬元,而其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