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金交所”欲卷土重來 炒金炒銀當心再中招 |
系統內,誰又能保證他們不通過改系統圈錢呢? 投資者: 絕大多數受騙者未追回損失 過去兩年間的山寨金風潮,曾讓眾多的內地投資者損失連連,那么,這些投資者的損失到底追回來了沒有? 記者曾報道過多起廣州投資者血本無歸的案例,但時間過去了半年有多,記者再次走訪這些“苦主”,卻沒有一人要回了投資損失。 廣州濱江東居民阿玲是“16萬元慘變4萬元”新聞報道的主角,但她通過仲裁手段尋求賠償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仲裁委員會認為,阿玲必須證明確實是廣州“富×”投資公司的員工修改了她的密碼、違背了她的意愿操作了她的資金,需要電信部門、銀行提供更翔實的證據。而電信部門聲明稱只有執法部門才可以來取證據。不得已,阿玲計劃報案、將“富×”告上法庭。 而湖南維財已被當地政府定性為“涉嫌金融詐騙”,被騙的投資者結成了跨省聯盟,人數上百,但由于舉證困難、司法途徑漫長,至今基本沒有人討回損失。 記者從廣東省黃金協會等機構處了解到,在“山寨”交易所的受騙群眾中,95%以上都沒有成功討回損失。自愿投資、有約為證、風險自擔是這類公司搪塞投資者的主要理由,而客戶經理往往以“居間人”身份深入其中,使得案情調查十分復雜,但“居間人”早已人間蒸發。 至于5%以內能夠討回損失的投資者,多數都是受騙數額不多的廣州本地人,天天去公司哭鬧,逼迫山寨公司“就范”,但對于多數投資者來說,這難以效仿。 專家: 哪些黃金交易是合法合規投資? 廣東市場中,哪些企業的哪些業務合法合規?廣東粵寶的華小剛經理介紹說:目前我國公認合規與安全的黃金投資渠道只有以下幾種:商業銀行或黃金公司提供的實物黃金(或其他貴金屬)業務、商業銀行提供的紙黃金紙白銀業務、上海期貨交易所平臺運行的黃金白銀期貨業務、上海黃金交易所的T+D延期交收業務、百貨商場或黃金公司出售的紀念金條與各類金幣、金章。 此外,通過今年初的整改,天津貴金屬交易所被政府成功“招安”,其旗下交割的天通銀業務也被改造成了規范操作的品種,但天通金則還未被政府認可。 除上述類別之外,所有貴金屬交易品種實際上都涉嫌“違規”。 而山寨交易所與違法公司還需要區別對待。所謂的山寨交易所,無論是炒賣外盤金,還是自設盤中盤交易,如果是公平交易,只是涉嫌違規。但很多公司在實際操作中,自改系統、惡意圈錢,導致投資者無法正常成交,無論投資者做空還是做多,資金都毫無例外地流向了公司的賬戶,這類企業就是在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