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秘密增持了多少黃金? |
發(fā)布日期:14-01-15 08:39:15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東方財富網(wǎng) 作者:肖磊 |
際上2013年央行增持黃金處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之下。 一、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 國內(nèi)對分散外匯投資的呼聲越來越高,黃金市場縱然較小,但并不代表不可以分散一部分外匯儲備在上面。央行增持黃金基本上符合市場的呼吁,不會像持續(xù)購買美國國債一樣充滿輿論壓力甚至是指責。更何況相比其它主要國家,中國官方黃金儲備占外匯儲備的比例依然較低(各主要國家黃金占總儲備中的比重為2至8%,中國這一數(shù)字約1.7%。). 二、2013年上海自貿(mào)區(qū)獲批,人民幣國際化借黃金交易迅速落地。 人民幣國際化看上去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但實際上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金融“戰(zhàn)爭”,日元、歐元發(fā)展多年,但依然處在美元的陰影之下。黃金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的作用并不像幾十年前,需要跟一國信用貨幣固定比率掛鉤,對于人民幣來說,可以從全球主要資產(chǎn)的計價交易入手。 上海自貿(mào)區(qū)能容納2000噸黃金的金庫已經(jīng)對外開放,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在籌備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版黃金交易,目前已進入了落地實施階段,而之前一直構(gòu)思的用美元計價的國際版黃金交易模式最終沒有獲批。這說明在央行眼里,黃金跟人民幣的關(guān)系可能遠比市場所預(yù)期的那么簡單。 黃金是為數(shù)不多的國際化和標準化程度非常高的金融資產(chǎn),借助黃金的國際流動性,中國不需要立即放開國內(nèi)證券、債券等資本市場,人民幣很快就可以成為國際通用資產(chǎn)的計價貨幣,并形成一定的循環(huán)。 三、增持成本大大降低了 如果中國央行在2013年四月份開始增持黃金,整個成本基本控制在了1300美元附近,盡管還有諸多國際投行在看空金價后市,但1300美元相比2011年最高的1920美元來說,已經(jīng)是小巫見大巫了。另外央行增持黃金其實更擔心對市場的影響,由于黃金儲備是一個長期的戰(zhàn)略問題,所以價格的漲跌并不會成為一種絕對考慮因素,只要其增持舉動不要引起價格飆升,央行秘密增持黃金儲備的方法就是成功的。況且2013年增持黃金也會拉低2010年至2011年間增持的成本。 四、有“中國大媽”掩護,秘密性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