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已成為國內證券期貨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窗口。
繼去年11月原油期貨國際平臺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后,上海黃金交易所(下稱“金交所”)也計劃今年上半年在自貿區內啟動黃金國際板,并將采用人民幣結算。不僅如此,借助上海自貿區,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也在加快。
黃金國際板或上半年啟動
金交所副總經理宋鈺勤近日透露,上海金交所計劃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自貿區內啟動黃金國際板,以吸引海外資本投資中國黃金市場,黃金國際板的合約將以人民幣計價。
事實上,此前已有多家外資行參與到金交所的交易中。金交所于去年11月25日起上線銀行間黃金詢價掉期交易品種。經金交所核準的銀行間黃金詢價業務掉期品種準入機構可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以雙邊詢價方式進行黃金掉期交易,并通過金交所進行清算與交割。
值得注意的是,金交所銀行間黃金詢價掉期交易準入機構共有20家,除了工、農、中、建四大行、12家中小型銀行之外,還包括四家外資行,四家外資銀行分別是匯豐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中國)、大華銀行(中國)。
金交所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黃金產品成交量達到1161萬千克,約1.161萬噸,成交金額達到32133億元,均大幅增長。
除了即將推出黃金交易國際板之外,此前掛牌的原油期貨國際平臺也被認為是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雖然原油期貨的具體結算貨幣尚未定論,但采用人民幣結算的呼聲依然很高。
“原油和黃金作為大宗商品領域最重要的品種,如采用人民幣結算有助于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但初期可能面臨來自成交量的壓力,主要是因為國際原油和黃金市場目前仍以美元結算為主。”一位外資行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至于我國原油期貨結算貨幣政策的選擇,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此前撰文指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應該有成功的可能。
除了結算貨幣之外,原油期貨合約的設計突出“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原則,即原油期貨的交割價格為不含關稅、增值稅等稅費的凈價,與國際石油貿易慣例一致。
人民幣跨境結算增長迅速
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去年4月,央行已經正式批復渤商所作為全國首家現貨商品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平臺。去年12月,渤海商品交易所宣布,境內外企業可以通過渤商所平臺買賣現貨商品,并以人民幣結算進出口,首批跨境交易品種為鐵礦石與天然橡膠,這標志著人民幣跨境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