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間,品賞《三國》風云人物(一)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系列金銀幣共有三組,每一組除了代表人物之外,還會選擇蜀、魏、吳三國相關的著名歷史事件為一個綜合選題,拿出多個規格的金銀幣來“濃墨重彩”地表現之。 該系列金銀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頭像。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祖籍四川成都府,兄弟六人,排行第二。自幼接受“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耕讀傳家,詩禮教子”。一生著有《三國演義》,《隋唐志傳》等演義小說,由于羅貫中把話本小說成功推向成熟的章回小說,被后人譽為與司馬遷和關漢卿齊名的一代文豪。羅貫中生于元末,見證了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迫。王圻“稗史匯編”中稱其“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恰逢亂世,民間對歷史故事的傳說和對英雄的崇拜無疑為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角色提供了很大幫助。 設計者在設計羅貫中的形象時,將他設計成一位嚴肅、清高、苦慮的文人形象。他那削瘦的臉頰,被勾勒得棱角分明,下巴及兩鬢的幾縷胡須,因疏于修飾而稍顯散亂,顯示出這個人物生活的清貧和境遇的不濟。尤其是那頂帽子,可謂設計得恰到好處,應該是參考了大量元末的文人畫,帽帶微微飄動,而帽沿形成的幾道弧度,使整個畫面立刻生動鮮活了起來。 該幣的背面圖案,選取了蜀國綜合選題的重頭戲“桃園三結義”。在《三國演義》中,與蜀相關的事件有很多,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經典場面:“桃園三結義”的信義至誠,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的忠勇無私,劉備敬賢下士的“三顧茅廬”,“討漢賊五臣死節”的大行方直,諸葛亮“舌戰群儒”、談笑風生的英風霸氣等等。 該組金銀幣中的1/2盎司金幣、5盎司銀幣之所以選擇了“桃園三結義”作為背面主圖,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開篇的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寫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英雄劉備,后經機緣巧合,他結識了張飛和關羽,他們三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遂結為兄弟。第一回結尾時,羅貫中如此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的場景:“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