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鑒賞1997年版觀音系列紀念幣(二) |
觀音題材的作品與其他題材的作品,實在是不大同。佛教藝術之美與世俗藝術之美存在很大差異,它首先與宗教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是劈山開鑿的巨大石窟造像,還是金銀幣上的佛像,都寄托著施做者對佛國凈土的美好祈盼。宗教是想象的產物,藝術創作更離不開想象,宗教的想象力是佛教藝術創作的推動力。佛教藝術美中飽含著信仰的因素,它們是信仰崇拜的對象,不是單純的觀賞對象,佛像之美與佛教教義,與信仰情感緊密相聯。而且,我們的佛教金銀幣,必須還要把時代的特色,以及民族的風貌帶入其中。印度人做的佛像就是印度人面貌,而我們做的佛像就要反映中國人的思想感情、風俗習慣、審美理想與民族精神。 三十三尊觀音,各有其特殊身份,環境、儀態、坐立、手印。這些特定的規范,給創作設定了不可逾越的制約。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創造出來的,很受中國婦女的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只要摸摸送子觀音,或是口中頌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早生貴子?梢哉f,送子觀音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觀音像。 1997年版觀音銀幣中表現的就是送子觀音。這一版銀幣上,送子觀音像秀發后梳,臉龐豐滿圓潤,五官清秀細膩,嘴唇秀美,唇角深凹,面部神態又給人一種恬靜而慈祥的感覺。容貌好似出水芙蓉,體態風韻而又端莊賢淑,神圣中透出風土世俗化的韻味。觀音像神情嫻淑,姿態端莊,其懷中抱一小兒。觀音衣紋線條柔潤流暢,頭部、酥胸、手腳等細部用噴砂刻畫細膩,將觀音的仁慈、母愛充分地表現了出來。觀音身穿寬領袒胸大袖上衣,自然下垂隨風飄拂,衣褶層次分明,柔而不弱,紋理舒卷自如,繁而不亂,刀法洗練。雕刻刀法自然簡潔,充分體現了靜態美中細微的神態變化,將佛像雕塑得生動傳神,人物造型十分接近生活,在衣飾和手勢的處理上頗具匠心,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價值。 我們從不同時期的造像可以感受到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什么時代的觀音像,就必須要有那個時代的風貌。所以這一版銀幣上的送子觀音像以寫實優美為主要特點,所刻畫的人物更富有人情味,有唐代風格。觀賞者可以從這尊菩薩的表情中看出她的親切、慈祥和善良,她的神圣已不是神秘的宗教意義上的神圣,而是滲透著人間情感、代表著美好理想的那種神圣。那微俯的頭、低垂的雙眼,別有一種睿智的和超脫的氣質。顯然,刻畫已深入到佛之內心。(供稿:廣東粵寶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