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臺灣風光”(第1組)紀念金幣鑒賞(一) |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發展至今,已形成了數十個系列,其中的“風景名勝”系列始于1990年,首次以祖國風景名勝作為主題,但所選取的并不是大陸的大好河山,而是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寶島臺灣。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領土,臺灣文明也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一國兩制”的政策開始實施以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在199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臺灣風光”紀念金幣第一組,這套幣共發行4枚,全部為1/2盎司純金,金幣背面采用臺灣“阿里山姊妹潭”、“日月潭慈恩塔”、“春秋閣”與“赤嵌樓”等著名景點為圖案,而正面圖案采用了長城圖案,意味深遠。
「 “臺灣風光”(第1組)“阿里山姊妹潭”1/2盎司金幣正面圖案」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枚1/2盎司“阿里山姊妹潭”紀念金幣,這枚幣的背面選取“阿里山姐妹潭”的景色為圖案,說到臺灣風景名勝的典型代表,大家一定不約而同的就能想到寶島的阿里山,阿里山是臺灣島的主要山脈,縱貫臺灣本島西部,北起鼻頭山,南到高雄附近,海拔1000-2500米,是臺灣主要林區之一。阿里山姊妹潭則以山隔,長且顯苗條的為姐,圓且帶豐滿的為妹。湖上兩座檜木為基座、紅屋頂的相思亭,以木橋連接岸邊。姐妹相鄰而生,嵐光山色,盡攬于懷。
「 “臺灣風光”(第1組)“阿里山姊妹潭”1/2盎司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這樣美的風光,如何在金銀幣上完美的藝術再現?幣的設計者們想到了以遙遙相望矗立于水上的介壽亭和八卦亭作為這枚金幣圖案的主角。亭有兩座,一遠一近,近的是介壽亭,遠的是八卦亭,遙遙相對建于水之上,疊疊重重映于水之中。因為有亭的襯托,使水的優雅、水的從容、水的淡定、水的溫柔得到完美呈現,似乎彎腰就能捧一掬在手。幣中不僅有亭,亭之外有橋,橋之外有石,石之外有木。木有多重,生于前,生于后,木環亭生,亭浮水現。設計者以亭的靜默襯托水的靈動,以亭的穩固襯托水的蕩漾,以亭的方正襯托水的溫柔。同時在表現手法上,還以線條雕刻的辦法來表現湖面上的水,打破了景色的寧靜,使幣面更加自然、生動、耐人尋味。
通過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使的這枚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另一番別具特色的效果:潭面平滑如鏡,澄澈潭水中,水藻隱約、游魚撒歡。青林的寂靜,碧水的幽雅,都在幣面上活了起來。傳說姊妹潭因山地姊妹殉情而成,而金幣中的“阿里山姊妹潭”,也讓我們讀出了其中悱惻感人的情意。自然動靜的結合,將阿里山姊妹潭的風景盡現于方寸之間,讓觀賞者如身臨其境,置身于綠水環繞、亭臺樓閣之間,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和藝術美感。(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作者:張云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