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西北部,方圓八百余里。武當山的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宗教建筑的大成之作,其規模之龐大、布局之合理、構思之精巧、技藝水平之高令人嘆為觀止,中國古代道教的特性亦通過建筑彰顯出自己獨特文化魅力。
現在我們看到的武當山建筑絕大部分都是明朝修建的,任何建筑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建筑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在觀看它們的時候,會給我們講述它們所在的那個時代的特性與文化,武當山也不例外。現在武當山的建筑與貴金屬金銀紀念幣結合在一起,不僅提高了金銀紀念幣的文化品位,也弘揚武當山建筑文化,可謂一舉兩得。

「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1/4盎司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這枚紀念金幣的背面圖案武當山太和宮金殿,在中國神權一向都是皇權的依附。武當山建筑群絕大部分修建于明永樂年間,所以武當山的建筑也一定是皇權的產物,必將帶有明朝皇家建筑的特性。皇權需要無比威勢的建筑,神權同樣需要這樣的建筑來顯示自身的神圣崇高,這便是武當山建筑的一個突出特征。金幣的設計者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于是就要把太和宮的皇室特性展現出來。皇室建筑的特點是宏大、對稱,給人一種莊嚴、威勢之感,金幣在結構布局上使用中心軸對稱的方式來規劃幣面,幣面圖案中所有的建筑嚴格按照這種布局放置,直接將主體物太和宮立于幣面中心,其他輔助建筑和裝飾建筑包括臺階、護欄、仙鶴都依照中線對稱擺放,為了表現建筑的氣勢恢宏,設計者將太和宮全景都放置于金幣之中,用最大的空間來展示主殿,殿門前的臺階由低到高依次排列,這樣可以襯托出太和宮的高大威嚴,左右輔助建筑只露出一部分,一方面通過大小對比體現出幣種主體物太和宮的宏大,另一方面通過不完全出現在幣面上的輔助建筑也起到空間的聯想和延伸,讓人不禁聯想到金幣之外武當山整體建筑規模的宏大。
武當山建筑作為道教的宗教建筑,必然有著和皇家建筑不一樣的地方,通過這枚金幣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兼具了皇家風格和鮮明的道教特色,具體表現在裝飾物和輔助建筑上,紀念金幣對此也有很好的把握。例如仙鶴是道教的代表動物之一,設計者便把仙鶴置于太和宮宮殿之前的顯眼位置,再配上金幣中環繞宮殿周邊的云紋,使得巍峨莊重的太和金殿有了一種“仙玄”、“空靈”的韻味,仿佛整個宮殿漂浮在彩云之中顯得無比玄妙,正印了《道德經》中的一句“玄之又玄,眾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