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奏華章 也鳴巾幗曲——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1/4盎司“婦好鸮尊”紀念金幣賞析 |
發布日期:13-05-31 08:15: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連曉華 |
“銅壺煮綠水,銅劍鳴于閘”。
青銅器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在中國至少已有四千年的歷史。青銅器一出現,就注定了它和錢幣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商代晚期出現的青銅鑄幣是我國最早的貨幣之一,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金屬鑄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81年發行的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是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第一次以我國法定貨幣為載體傳播到海外的。自此以后便一發不可收拾,一件件青銅器珍品被鐫刻到了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上,使得這一歷史瑰寶,得以穿越時空,再現于世人面前。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5月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金幣2枚,銀幣3枚,其中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的背面圖案為“商代婦好鸮尊”。鸮,又稱梟,俗稱“貓頭鷹”,在商代,鸮被視為地位和權力的象征,深受商人的喜愛和崇拜,甚至還被喻為“戰神鳥”,是克敵制勝的象征。尊,則是古代體型較大的盛酒器。婦好鸮尊,即為“婦好”銘文的青銅鸮尊。仿照鸮的形象制成的青銅禮器在商代晚期極為盛行。婦好鸮尊于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婦好鸮尊系商朝晚期器物,實物通高45.9厘米、口徑16.4厘米、重16.7千克。周身各處分飾一條張口怒目的怪夔、一條身形卷曲的長蛇和一只圓眼尖喙、雙足內屈、兩翼展開作飛翔狀的鴟鸮,各紋飾間還有菱形紋、大饕餮紋、獸面紋銜接,周身紋飾繁縟瑰麗,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在1/4盎司紀念金幣的背面看到,設計師極其細致、惟妙惟肖地還原了婦好鸮尊的形象:其整體作鸮形,背后靠頸處有鋬(把手),頭部微昂,高冠寬喙,圓眼小耳,胸略外突,雙翅并攏,兩足粗壯有力,四爪據地,寬尾下垂,作站立狀,形象奇特,形態生動。
細觀幣面,鸮尊上經多層次噴砂后顯現的紋飾,主次分明,有著鮮明的變化,凸顯精美之容;紋飾繁而不雜,精巧、和諧,頭部羽紋動感尤烈,更具大氣肅穆和獨特的神韻,顯現出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其形象英姿颯爽、雄壯威武,予觀者以扶搖直上八千里的藝術感染力,無愧于“戰神”之美譽,呈現出商文化刻意創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有專家還認為,青銅鸮尊是“婦好”的“代言人”,見證著中國一位女英雄的傳奇人生。
婦好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將軍。是商王武丁之妻,她嫁給武丁成為王妻之后,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并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婦好會占卜,參與國家大事,主持盛大規模的祭祀,還帶兵征伐過羌、土方等方國,頗具傳奇色彩。這足以說明婦好在當時社會里有著相當高的文化水平,在商王朝奴隸主統治集團中,她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軍事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活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