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拾玉鐲”銀幣賞析 |
此劇表演運用舞蹈性很強的程式動作,細膩感人、真切自然、熱情活潑、技藝精湛,細致地刻畫了孫玉姣喂雞、刺繡、拾鐲,以及拾鐲時的矛盾心情,精彩而富有特色,及富生活氣息,被很多劇種和很多流派所移植搬演。其妙處就在于通過京劇表演的特有手段,巧妙地把形式的“美”與生活的“真”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戲曲程式手、眼、身、法、步的綜合運用,可謂是舉手投足形象逼真,恰到好處,讓觀眾看見自己平常忽略的動作被美化被夸張,像電影的特寫一樣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從而得到美好的藝術享受,因此被廣大觀眾所喜愛,并且久演不衰。
2001年,此劇目曾跟隨河南省京劇團到南美演出,反響非常強烈,其生動精彩的表演,打破了語言障礙,為外國觀眾所喜愛,再一次顯示出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
劇目中是以孫玉嬌一人獨戲表演為主,幣面卻選題表現為“巧遇”,沖破了圖案場景的單一性,在幣面表現中,也更富有繁復、繽紛的情趣,更能突出故事的內容。《拾玉鐲》是京劇旦行做工戲的代表,為花旦表演的典型劇目;其魅力更在于重唱又重做,正如著名京劇理論家齊如山所說:“有聲皆歌,無動不舞”。幣面圖案,色彩艷麗、精細,巧遇的喜悅之情、互為愛慕的浪漫之景,情景交融,使人賞而悅之,是為佳品。(供稿:金秋商貿(北京)有限公司) 作者:連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