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于樽俎之間 折沖于千里之外——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群英會”金幣賞析 |
《群英會》是京劇舞臺上最為著名的傳統劇目。在號稱“漢唐三千宋明八百”的浩繁京劇劇目中,像《群英會》這樣至今久演不衰的卻不是很多。
《群英會》取材于《三國演義》中,孫、曹兩軍對峙于赤壁故事,曹操令蔣干過江勸降周瑜。周瑜借蔣干之手,使其盜去偽裝的信函,以反間計使曹操殺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因此解除了北敵水軍的威脅。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周瑜與老將黃蓋設苦肉計,黃以此詐降曹操;龐統至曹營獻詐降書與連環計,使曹軍自行將戰船釘鎖一起,以利東吳火攻。此戲在京劇中為雉尾小生、老生、凈、丑行合作之群戲,全劇常與《借東風》、《華容道》連演。
早在清朝宮廷中,就有演繹《三國演義》的全本昆曲本《鼎峙春秋》;從“同光十三絕”的盧勝奎以擅演此劇得享盛名,到富連成拿此劇做“鎮社之寶”,這出戲前后延續了近兩百年。經過多年,在演出過程中的不斷修改加工,這出骨子老戲在演出市場中,出落成真正意義上的國粹藝術經典。
赤壁之戰是一場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戰爭,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在京劇《群英會》中被精彩展現:馬連良扮演的諸葛亮,演出了角色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特點,有“活孔明”之稱;譚富英扮演的魯肅誠實忠厚、令人信服,有“活子敬”之美名;郝守臣扮演的曹操,雖奸詐多疑、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但是不失政治家與詩人的風度,有“活孟德”之譽;葉盛蘭扮演的周瑜風流瀟灑,又有三軍統帥的威儀,有“公瑾在世”之傳說……特別是《群英會.借東風》一場中,諸葛亮的成套二黃導板、碰板、原板唱腔,最為膾炙人口,因此唱段的經典,海報、廣告時甚至以《借東風》而替代《群英會》。
文學巨匠羅貫中依據《三國志》改編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而《群英會》則是這朵奇葩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文本通過赤壁之戰初期,周瑜運用謀略挫敗曹軍的引人入勝的情景,生動地刻畫了周瑜、蔣干、曹操等鮮明的人物形象。
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紀念幣(第3組),1/2盎司金幣背面圖案為京劇《群英會》中人物造型,展現在赤壁之戰中,機警過人、足智多謀的周瑜。
中國京劇藝術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群英會”金幣圖案 幣面上,周瑜為京劇《群英會》中的小生扮相——“素面”:化妝樣式簡潔,用單一粉、白色,淡而雅,立眉直插入鬢,不帶髯口,穗帶垂落胸前,扮相俊美;身穿白色蟒袍:圓領、袖子寬闊肥大,袖口有水袖;衣面上用金、銀、彩線刺繡四爪行龍圖案,呈騰躍狀,盡顯周瑜此間,謀略縝密、運籌帷幄之軒昂;頭戴有雉尾翎的紫金冠,翎子呈黃褐色節形花紋,上有幾十朵翎羽花眼;根部裝有五至七道彩色生絲組纓、鑲孔雀翎花,色澤艷麗,極富彈力、柔韌度;幣面上周瑜“子午相”、一手“繞翎”、一手指間“掏翎”,其“耍翎”之姿、英武之氣奪人心魄;彩色移印顯現其,神態從容、英姿勃發,動作自然、灑脫、剛健,工架優美,盡顯一代風流才俊的英雄之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