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葡萄”幣,野逸閑雅有真趣 |
發布日期:10-05-17 15:38:0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茂盛的葉子,彎曲的藤條,累累的碩果以及小巧可愛的松鼠,構成了一幅頗具趣味的場景,特別是一雙松鼠雙爪捧食果實的神態,仿佛嘗得滋滋有味,格外引人入勝——這就是白石老人的《松鼠葡萄圖》。他以寫意手法寫出片片葉子的粗粗輪廓,再以濃墨勾勒出葉筋;以焦墨畫出藤條,彎曲走勢,流暢生動;以沒骨法畫出的顆顆果實,飽滿剔透,格外誘人;畫面下端的松鼠,寥寥數筆便把其神態展現得栩栩如生,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齊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純芝,小名阿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號白石,別號白石翁、白石老人,別署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萍、齊大、木居士、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他是我國二十世紀杰出的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藝術大家。他27歲開始繪畫生涯,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前輩諸家,重視創新,不斷探索,創造了獨特不群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曾與傅抱石一起被郭沫若稱作畫壇上的“南北二石”。 為紀念這位世界文化名人和杰出的藝術大師,中國人民銀行于1997年發行了“名人名畫家——齊白石”系列貴金屬紀念幣一套7枚。在這套系列幣中,唯一的一枚1/2盎司長方形金幣,即取材于這幅《松鼠葡萄圖》。由沈陽造幣廠設計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 白石老人的原畫講求“以形寫神”,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出葡萄藤、葉,果及松鼠的形神,抒發了一種追求自然奔放、稚拙爛漫的審美情趣,詠嘆生命自然的無邪意蘊,格局不大,但氣象淋漓。這枚紀念金幣以“松鼠葡萄”圖為主景,并刊“齊璜”的簽名與“50元”面額。只見幣面上的葡萄藤蔓枝葉緊湊有致,一串碩果垂掛其中,藤下一對松鼠,正用靈巧的前爪各抱一顆葡萄,弓身曲背大快朵頤,生意無窮。由于貴金屬鐫刻與平面繪畫的區別,紀念幣較原畫作,在質樸靈蘊之外更側重于厚重沉郁,雄奇中而秀麗,飄逸中而沉郁,有著非常獨特的藝術特色。細觀此圖,雕工精致:藤蔓盤曲,葉面勻潤,葉脈清晰,尤其是那對松鼠:毛茸茸的大尾巴,雙爪湊向松果的精靈模樣,讓人忍俊不禁。這枚紀念幣的設計者,不僅掌握了高超的貴金屬雕刻技藝,還具備了相當深厚的素描基礎與造型能力,運用貴金屬的明暗,畫面的疏密布局,以黃金化“墨”,營造出畫面的明暗之間徐徐滲透,相互掩映,顯得妙趣橫生。 私以為這枚幣的靈魂不在于大師名畫的素材,也不在于黃金材質的昂貴,而在于脫胎于中國文人畫的人文境界營造,不是構圖,不是雕刻,甚至也不在于工藝,從“松鼠葡萄”中滲透出來的“追求野逸情懷”,對人性的根本關懷,這種精神與黃金材質的互融、契合,才是這枚紀念幣的真正精髓。藝術家用貴金屬講述了一則自然小品,它是物化了的中國文人的精神和靈魂。相比較平面繪畫,貴金屬的塑造恰恰拋棄了單純線條的勾勒與色彩的渲染,汲取白石老人的繪畫真蘊,塊面更大,詩意更濃。 該幣正面圖案的正中為齊白石肖像,肖像左側豎刊“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和“一八六四——一九五七”字樣,下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及“1997”年號。但見幣面上白石老人的肖像毛發少、須髯多,禿頂寬額大耳。有意思的是,紀念幣選取的是白石老人的晚年形象,雖已步入耄耋之年,卻神采奕奕;他佩戴著一副舊式老花眼鏡,炯炯有神的雙目透射出智慧睿智的光芒,歲月風霜清晰可見,但對于人事的練達與通透,越發凸顯他仙風道骨的智者形象了。畫家本人的形象與紀念幣的主體畫面相互呼應,暗合王國維所謂的“第三重境界”。(供稿:北京金秋商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