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上的湖北之1987年丁卯(兔)年生肖紀念幣賞析 |
發布日期:10-01-28 16:54: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武漢恒頤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狄文琦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每當讀到這首李白的詩作,就讓人聯想到當年詩人在一次武昌送別好友時,站在黃鶴樓上,看著長江波濤滾滾,心中無限感慨,當即寫下這首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句的情形。這一情景再次浮現在腦海中是在欣賞到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丁卯(兔)年生肖紀念幣。其正面圖案即為武昌的黃鶴樓,背面圖案為劉繼卣的《雙兔圖》。 ![]() 一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流傳,然而在金幣上展現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和標志性建筑,更顯得高貴而嚴肅、莊重而典雅,富有一種永恒的意義。當黃鶴樓的圖案凝固在金銀之上時,時間仿佛定格在了建樓的那個朝代。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仔細端詳金幣上黃鶴樓的圖案,雖是按照近代重建的樓體臨摹的,但依稀仍可以從中看出它的時代滄桑和歷史韻味。從金幣上的圖案結合現實中的實體樓來看,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通過參觀實體樓,品賞金幣上的黃鶴樓時可以從圖案中想象得出樓的內部,層層都是不相同的風格。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歷史文化的厚重就這樣被印刻在方寸之間,欣賞幣上黃鶴樓有種特別的感受,這種感受也只有沉浸、徜徉于地方特色文化與中國金幣文化的交匯處才能體驗得到、享受得到。中國金幣“淬煉金銀,傳承文化”的這一核心價值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