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幣上的《清明上河圖》——鑒賞中國古代名畫系列之“清明上河圖”紀念銀幣 |
發布日期:10-02-25 17:02:0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武漢恒頤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狄文琦 |
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而1998年發行的《清明上河圖》紀念銀幣,又將當時的盛景印刻在了當代法定貨幣之上,讓金銀幣集藏愛好者們在收藏、投資之余,品味經典畫作帶給人的精神享受。 《清明上河圖》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畫中有814人,牲畜83匹, 船只29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轎14頂,橋17座,樹木約180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通過這幅畫,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中國古代名畫系列之“清明上河圖”紀念銀幣以《清明上河圖》長卷為藍本,力圖以中國貴金屬藝術語匯再現畫中所描繪的宋代京城汴河兩岸繁華盛世的民生百態。紀念幣采用了六枚一組連續的長方形形制,是自目前為止,我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規模最宏大、氣勢最磅礴的一套紀念幣,呈現出一種清新淡雅的藝術氣質。負責該套紀念幣設計的資深工藝美術大師羅永輝回憶道,“當我仔細地分析畫面以求恰當地裁截時,我又一次為它的恢弘、精致、典雅所震撼,這種感覺是激動人心的,它使我體味到什么叫不朽。我感到的是一種力量、一種沖動、一次挑戰、一次機遇。” 銀幣上的畫面由城郊沿汴河逐漸向城內鋪展。城外村郊幾座茅舍、小橋溪水、楊柳依依,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受到初春的意境,恬靜而安寧。接近內城,商賈行旅增多,畫面逐漸繁榮熱鬧起來。中段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是北宋時的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畫面上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有的船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船靠岸停泊。橫跨汴河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橋上行人如潮,橋下水流湍急,舟楫相爭。接下來,畫面所展示的是汴京城內外茶肆酒樓、作坊店鋪、民宅、官府衙門,屋宇錯落。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騎驢的、挑擔的、抬轎的、問候的、休閑游玩的,男女老幼,士農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