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幣材趣談 |
發布日期:12-03-15 08:49: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錢幣 作者: |
《晏子》說:“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禮記·王制》亦說:“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鬻于市”。布帛既作為交易之媒介,必須規定一定的尺寸大小,不得隨意變更。如一布規定為廣二寸、長二尺。它不夠用作衣料,實際專為交易之用。
古代布帛以匹為單位,但匹也叫兩,而兩這種單位名稱卻最為通行。《周官、媒氏職》云:“凡嫁女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春秋》云:“重錦三十兩”。以及“幣錦二兩”,“百兩一布”等等。兩本為布帛幅長的單位名稱,而又是重兩的單位名稱。但因人民習慣于布帛之兩,故一直沿襲下來。秦始皇鑄錢,其單位也用兩,世稱“秦半兩”。 周代八百年的幣制,一直以布帛為本位。其他東西也雖作幣材,但使用總不如布帛來得廣泛,這可以說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特色。 秦漢以來,雖盛行金屬貨幣,然布帛幣仍照用不廢,延續了很長時間。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的貨幣材貝殼、龜殼、獸皮、禽畜、珠玉、谷物、器具、布帛,隨著時代的轉移,人類的進步,終究為金屬貨幣的刀幣、布幣、環錢等所代替。 現今世界上盛行的紙幣,乃我國古代北宋時所發明,迄今已有千年歷史。由此可知,中國的錢幣歷史悠久,千姿百態。數千年來,綿延不斷,對其他國家和民族也發生一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