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幣材趣談 |
發布日期:12-03-15 08:49: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錢幣 作者: |
用于大禮重典,作為禮物敬獻。由于古代等級森嚴,使用什么獸皮有一定的規定。據說,天子(或皇帝)使用虎皮,諸候使用豹皮,使臣或卿大夫使用麋鹿皮。士大夫婚禮使用儷皮。至于黎民百姓,地位低下,生活貧困,皮幣不容易得到,它作為貨幣作用的范圍,是極受限制的。
到了漢朝,農牧業發展,獵業衰微,獸皮很難得到,皮幣逐漸淘汰,金屬鑄幣代之以興,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漢武帝為了當時經濟上的需要,命人用白鹿皮幣裁剪成一尺見方,上面繪以圖案,名為白鹿皮幣,并規定此幣值銅錢四十萬,作王侯宗室鑰覲聘享時薦璧之用。一小塊鹿皮,無論怎樣彩飾,不值四十萬錢,《中國貨幣史》說:“它可以說是中國紙幣的濫觴”。 禽畜 大凡世界上古代游牧民族,都曾經以禽畜作為貨幣使用過。他們或以禽畜掉換禽畜,或以禽畜換取其他物品。 我國古代較之世界各國早進入農耕時代,因而以禽畜作為貨幣的歷史不甚明顯,但也有跡可尋。古代有句話叫做“相見必以贄”。贄字從貝,即含以貨財作禮品的意思。《周官·大宗伯職》云:“作禽贄;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既然帝王以皮帛作禮品,而皮帛是一種禮品,則羔、雁、雉、鶩和雞等,自然是既作禮品又作貨幣使用了。古時的聘禮叫幣,用皮或用馬;婚禮叫納征,用的束帛儷皮;而訂婚時的禮物則用雁。這也是古人以禽畜作為幣材的又一實例。孟子曾說過:“事之以皮幣,事之以犬馬,事之以珠玉”。其中皮幣,珠玉都是古代的貨幣,因而犬馬亦可能作為古代的一種貨幣了。 粟 谷物是人生所必需,本身是一種消費品;同時它又可作為財富來儲藏。這就具備了貨幣的資格。《周官·旅師職》云:“掌衾野之鋤粟屋粟間粟而用之”。 以粟作為交易媒介,實際上等于物物交換。但也不盡然。因為古代的以粟為幣,將全國之粟以一部份供民食,以一部份作實物即儲藏起來。每當歲兇粟乏之時,國家將粟從糧倉里取出來貸給人民。人民以粟為幣,進行交易或發展生產等謀生活動,度過兇年。在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濫發鈔票,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紙幣貶值等于廢紙,民間都以稻谷(擔)為計算單位,它和金銀一樣,代行貨幣的職能。 珠玉 珠玉也曾作為幣材使用過。但由于其價值很高、而毀壞極易,一有破碎,價值頓失。故一般以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