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錢的另類含義 |
發布日期:10-01-04 08:43: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林丹 |
天保通寶是指從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初年在日本流通的錢幣,亦稱“天保錢”。天保錢自天保六年(1835年)開始鑄造,通常重5.5兩(1兩約等于38克),每枚價值百錢,成分為銅78、錫10、鉛12,剛開始僅僅流通于江戶,安政六年(1859年),當局將33.8萬貫文運往大阪后才普及全國。萬延年間(1860—1861年)開始大量鑄造,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才正式停止使用,是當時日本大量使用、廣為流傳的一種錢幣。 天保錢又可分為“長廓”、“細廓”、“中廓”、“廣廓”四種,它們之間的區別其實不是太大,其中“長廓”中“通寶”的“寶”中的“貝”字稍稍細長一些;另外三種則從錢廓(主要是內廓)來區分,“細廓”最細,“中廓”稍粗,“廣廓”最肥。 這兩枚天保錢呈橢圓形,中心開正方孔;正面書“天保通寶”四字,背面鑄有“當百”字樣及世襲的江戶幕府錢幣鑄造所“金座”后藤家的徽記,可判定為“廣廓”,錢廓完整,錢肉厚實,天保通寶四字及背面的當百等字跡清晰,結體工整,端莊穩重,品相上佳。加之造型奇特,十分可愛,讓人實在是把玩不已。不過在日語中,“天保錢”一詞也用來揶揄那些反應遲鈍、行事古板、頭腦不好使的人。不過,看著這個錢的樣子也挺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