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貨幣改革并非首創:武帝時已經多次推行新錢 |
發布日期:11-01-24 08:22:0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鳳凰網 作者: |
略長,至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十二月,“改諸官名。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雹谠俅谓耔T錢。但《漢書・賈山傳》中又有“其后文帝除鑄錢令,(賈)山復上書諫,以為變先帝法,非是!溲远嗉で,善指事意,然終不加罰,所以廣諫爭之路也。其后復禁鑄錢云”的記載,可能其間對于民間鑄錢的態度又有過反復。不過景帝以后的歷代帝王,對于禁止民間私鑄錢幣的態度都是十分堅決的。武帝時即曾下令“盜鑄諸金錢罪皆死”,至“宣、元、成、哀、平五世,亡所變改”,王莽時以“私鑄作泉布者,與妻子沒人為官奴婢”。③居延漢簡中亦有西漢宣帝時,官府下令追緝盜鑄錢幣者的簡文,其略云:“元康元年十二月辛丑朔壬寅東部候長長生敢言之候官官移大守府所移河南都尉書日詔所名捕及鑄偽錢盜亡未得者牛延壽高建等廿四牒書到庾”。④東漢時期的文獻中雖未見有明確禁止民間私鑄錢幣的記載,但在居延漢簡中卻有禁止民間私鑄的內容。⑤
因此,從總體上而言,兩漢時期是禁止民間鑄錢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百姓們真正就循規蹈距了,正如賈誼所言:“鑄錢之情,非殽雜為巧,則不可得贏;而殽之甚微,為利甚厚!雹薅攷胖铺幱趧邮帟r期,大面額虛值貨幣泛濫的時候,更是有暴利可圖。因此,由于利益的驅使,使得漢代,尤其是西漢時期民間私鑄錢幣的現象十分嚴重。 西漢時期大規模盜鑄貨幣的活動主要集中在三個時期:景帝時期、武帝時期、王莽時期。東漢時期盜鑄活動似乎并不嚴重。
一、景帝時期的盜鑄 西漢第一次大規模盜鑄貨幣的情況出現在景帝時期。《漢書·景帝紀》載: 。ň暗壑性辏┦,改諸官名。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 注引應邵曰: 文帝五年,聽民放鑄,律尚未除。先時多作偽金,偽金終不可成,而徒損費,轉相誑耀,窮則起為盜賊,故定其律也! 這一次的盜鑄浪潮似乎主要是針對黃金而來的。不過嚴格地講,這實際上不能算是一次盜鑄活動,只是文獻上稱為“作偽金”,所以我們姑且把它稱之為盜鑄。因為應邵在這里說得比較清楚,所謂“先時多作偽金”,是在景帝“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之前,而此時文帝聽民放鑄之律尚未廢除,當然也就不能稱為盜鑄了。而且這里所謂的“作偽金”,似乎不是指一種故意的偽造或摻假的行為,而主要是指受道家方術的蠱惑,煉冶黃金而不能成功的一種行為。從應邵注中所言“先時多作偽金,偽金終不可成,而徒損費,轉相誑耀,窮則起為盜賊”即可看出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