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時期的錢幣福建通寶之謎 |
發布日期:13-11-19 08:57:2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福建 葉偉奇 |
新式機器鑄造出“光緒通寶”、“宣統通寶”機制銅錢及各式銅元。采用機器鑄幣精美劃一,且本少利多,產量甚巨。然而福建光復之初鑄造的“福建通寶”錢為何仍使用早已淘汰的、落后的手工鑄錢工藝,手工鑄錢費工費時,產量又低,著實令人費解。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市面需錢孔亟,時間倉促,來不及雕刻模具機器鑄造,只得因陋就簡,先行采用翻砂法手工鑄造。
六、鑄造地點之謎。“福建通寶”錢鑄造于福建省城福州應無疑議。但晚清時期福州已有多家鑄錢造幣機構,如設于福州洪山橋原厝鄉的福建機器局、設在南臺蒼霞洲的度支部造幣閩廠、福建機器局附設銅幣西廠、設置于馬尾福建船政局內的閩海關銅幣局等,“福建通寶”錢鑄造于何地?如由上述鑄錢機構鑄造,是哪一家鑄錢機構?還是由新成立的造幣機構鑄造?均不清楚。福州大學劉敬揚教授認為光復之初將南臺蒼霞洲舊有之銅幣局開設為“福建造幣廠”,福建造幣廠在鼓鑄福建都督府造“中華元寶”銀角之前,鑄造了“福建通寶”錢。 “福建通寶”錢雖然誕生不過百年,但因史載闕如,致其“身世”留下了重重謎團。看來要解開“福建通寶”錢之謎,還需要進一步查找史料,搜求更有說服力的可靠資料證據,如閩軍政府原始檔案資料、親身經歷者的回憶資料、當時報紙雜志的相關報道等材料。希望同好們共同努力盡快解開籠罩在“福建通寶”身上的難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