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博物館獲上百件捐贈文物 |
發布日期:13-11-18 09:44:1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程茜 趙亞玲 |
古錢幣
南唐的古錢、宋代的瓷器、上世紀50年代的蕪湖城區地圖……2012年年底開始,蕪湖市博物館向社會各界征集文物和資料,得到了熱情回應。記者獲悉,目前博物館已獲得捐贈品上百件,涉及瓷器、家具、錢幣、文書等多個種類。 據介紹,征集旨在全面收集展示蕪湖歷史文化底蘊。范圍包括古代史類、民俗類、革命史類、當代類、古生物化石類和非物質遺產類。統計數據顯示,文物主要為私人捐贈,以各類證件文書資料最多。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對于這些捐贈品,第一步是要好好保存,對破損嚴重的進行修復,然后將對其中的歷史信息進行分析,有選擇性地展出或存為史料。 捐贈品中,雖無價值連城之物,但也可說件件皆寶。“文物的價值包括三個方面,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這些文物里,很多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反映了老蕪湖的面貌和風情,有其獨到性。” 13日,記者對這些文物先睹為快。歷史較久遠的是一枚南唐的鐵錢。錢幣呈鐵褐色,其上依稀可辨“永通泉貨”四個字。“當時的都城南京離蕪湖很近,所以有錢幣流傳過來。”還有一個宋代的瓷器水盂,推測為文房用品。 另有抗日將領谷宗仁先生使用的帶托蓋碗,共4只。其制作精美,白底帶花,最難得的是其上標有“民國廿七年六月,宗仁軍次景德鎮置”,清楚表明了“身份”。谷先生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生,在蕪湖有一段成長經歷,與此情深,這蓋碗是其在北京的后人特意捐贈。 在為數不少的文書資料里,最突出的是兩張老蕪湖地圖。“地圖是城市的微觀表現,也能最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發展變化,是很好的史料。”其一是一張行政區劃圖,繪制的時間是1950年4月。當時蕪湖的面積非常有限,北到現在的火車站,南至現長江長一帶,僅有五六個派出所,人口總計225169人。其二是蕪湖市搬運公司運輸里程圖,也繪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上文字均為繁寫體。地圖上有大片的相對空白區域,今日繁華的神山口一帶,當時都屬城郊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