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現貨黃金從4月以來經歷了猶如過山車式的行情,美聯儲縮減甚至結束量化寬松的舉動始終是懸在投資者心中的一把劍。有投資者從此看空黃金資產,認為其將一蹶不振。但以目前來看,全球低利率環境仍將繼續,不論投資還是儲備需求都會促動黃金價格,黃金類股在年底前有望迎來一波漲幅,不失為投資者布局考量的一個選項。
看空未來金價的市場人士不外乎持以下觀點:第一,美國經濟引領發達國家先行復蘇,全球經濟最壞狀況已過,歐債危機隱憂雖仍持續,但系統性風險已不復存,黃金失去避險地位;第二,美聯儲發出QE退場信號后全球央行貨幣超發有所收斂,充裕的流動性支持了部分實體經濟的復蘇與全球金融資產價格上漲,但經濟學家所擔心的超級通脹始終未出現,傳統黃金對抗通脹的功能不復存在;第三,美元走強直接威脅原物料包括黃金在內的定價標準。
眾多利空預估淹沒了黃金的投資價值,卻鮮少有人重新思考黃金在國家戰略、工業需求、珠寶供給上的實際價值。其實,在黃金尚未成為主要投資品種之前,有高達60%的需求來自珠寶飾品,而珠寶飾品的需求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當經濟轉佳時,需求將持續上升。
另外,從黃金的開采和倉儲來看,金價的漲跌也非一般投資者想象的那樣簡單。據測算,目前世界主要金礦公司的開采成本普遍在每盎司1000美元上下,有的甚至高達每盎司1300美元。也就是說,當國際黃金跌落此一區間,金礦公司最佳策略就是停產。黃金與科技產品或農產品(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生命周期不同。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平均以每天1%的速度下跌,廠商庫存壓力巨大。逼得生產商只能以削價競爭的方式試圖回流部分現金,而農產品雖受惠于儲存技術進步而拉長庫存周期,但有時倉儲成本會高于銷售金額。然而,停止開采金礦雖需付出停工與維護成本,但未來可能受惠新技術的發展而減少開采成本。因此,當全球金礦公司紛紛停工,甚至財務報表上實現資產減損,實際代表金礦公司試圖拉長戰線、儲糧過冬。因此,即使金價進一步下跌,空間也有限。
黃金價格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創下每盎司35美元至830美元驚人的20倍漲幅后,旋即跌入漫漫熊市,跌幅達70%至每盎司250美元。現在有投資人擔心金價將重演這段歷史,若黃金真在今年結束多頭,長達20年等待期可不好受,40%的跌幅似也不夠,不如斷然止損。這種想法成為部分專家建議拋空黃金的最佳教材。就算技術分析有驚人的巧合,那70年代20倍的漲幅帶來的70%的跌幅,如今8倍的漲幅似應以30%的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