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宋鴻兵V:一個人的戰爭 |
發布日期:11-07-05 16:00: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全球商業經典 作者:李國卿 |
—“實物”,則又是解析宋鴻兵第二層糾結的關鍵之鑰。 還是先接著說第一層糾結。在這個層面,為了免責或者避嫌,凡是由具體某個人提出的對于實際投資操作的詢問,宋鴻兵通常采取的辦法是要么不做答、要么只提供標準答案。比如3月24日— @東之微語:向@宋鴻兵提問:普通人投資白銀有哪些渠道呢? 他的答復則是:“投資渠道包括:熊貓銀幣、投資銀條、工業銀條、紙白銀、白銀T+D、白銀公司股權投資、海外白銀投資等諸多渠道。” 而到了沒有具體對象只是表達“個人觀點”的時候,他才會說: “白銀好比一個美女,實物是活色生香的大美女,紙白銀則是美女的照片。買實物如同和美女拜堂入洞房,金屋藏嬌,紙白銀就是掛著美女照片望梅止渴,只盼高價出手。摩根大通開的是婚介所,美女只有一個,照片卻被印發了很多,真美女和美女照片收一個價錢,當大家拿著照片找摩根大通要人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但是對于廣大的散戶來說,這種對于個人立場的技術性處理實在意義不大。就是宋鴻兵本人,當“看到這么多人賠了錢,在那哭天喊地的,而所有人的目標都指向你,說這都是看你的書,受你的影響”時,不也“本能”地在第一時間道歉了嗎? 采訪期間,我曾經向一位前輩談起宋鴻兵的“人民戰爭”,前輩的評斷有些冷淡:“他不知道自己領導的只是群氓。” 實則宋鴻兵也并非沒有怨言。有一次他發了個《猶太人與華人之間的七點比較》,都是夸猶而貶華人。猶太人千好萬好,總歸于“信仰堅定”;中國人的各種缺點,核心還是“沒有原則”。而這兩種人,在他的“白銀戰爭”中,又恰好一方是對手,一方是隊伍。 4月26日,白銀還沒跌多少,“人民戰爭”的陣腳已呈亂象。宋鴻兵幾乎是悲憤地寫道:“實在太具中國特色了。漲起來瘋狂激進,跌下去奪路狂奔!這樣可不行啊,賭性太重,出手太快,變心比變臉還快,完全是一群散兵游勇的德性!” 生氣歸生氣,我想當他事后得知當時的行情實在因為有溫州炒銀團的重要參與,對于國民性的信心一定還能有所回升。不過,最后銀價能夠止跌于35美元,檢視過往,對于和他并肩作戰的中國散戶,宋鴻兵還是心存感動。 但這并不是關鍵問題。 關鍵在于,在“人民隊伍”中,其實自始至終就存在著三種不同層次的動機,卻往往被同舟共濟的假象所掩蓋,這就是宋鴻兵的第二層糾結。 第一種動機是投機,這不用多說。再崇高的理想,也不如“分田分地”有號召力;第二種是資產配置,簡單說就是不把雞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