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的《桃花扇》通過“場上歌舞,局外指點”,讓觀眾知三百年之基業,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達到“懲創人心,為末世一救”的目的。將南明亡敗過程,通過凄美的愛情故事,總結歷史教訓的手法展現在舞臺上。嘔心瀝血,三易其稿的《桃花扇》,終成中國四大古典名劇的典范之作。
《桃花扇》大銅章的出現,經典的設計布局,用情感的邏輯思維,銅章的藝術語言,將《桃花扇》的藝術魅力和舞臺真實場景再現出來。南明歷史和凄美的愛情故事,在心中蕩漾開來。
銅章正面,高浮雕的侯方域和李香君頭像,形象展示出明朝時代的衣著裝束。侯方域的儒士衣冠,體現出文人指點江山的風采。同時,也展示出風流倜儻的侯方域和美貌的李香君認識的緣由。一個是復社文人,一個是秦淮名妓。相識是緣,更是反映出南明王朝人員,留戀歌舞花酒的奢靡風氣,從側面訴說著王朝覆亡的歷史。
侯方域棱角分明的臉型,通過高浮雕的展現,將內心不堅定的思緒展現出來。憂郁含情的眼神,印刻在帶有笑容的臉上,將書生的軟弱充分體現。當讀過《桃花扇》劇本后,你會感覺到銅章設計者,深入精髓的表現手法。劇本中,李香君怒斥馬世英和阮大鉞后,侯方域在受到李香君的激勵后才加以拒絕奩資。從這點上,銅章設計者抓住要害,突出刻畫李香君疾奸邪、重氣節的形象。將侯方域軟弱的思想性格特征,對比的表現出來。
李香君占據章面搶眼的位置,通過繁復頭飾,表現出她作為有名歌姬的高貴和當紅狀況。正面微側的臉型,堅定憂傷的目光,將聰慧剛毅的性格特征表現出來。雖然面帶笑容,但那笑容中,有著傷感、有著無奈,有著不屈的個性!好像珍惜著侯方域的愛,又擔心著侯方域的坎坷和沉浮。高浮雕的手法和陰刻相結合,細致精巧的頭飾和衣服花紋,彰顯出雕刻的功力,給人呼之欲出的美感。
銅章通過對原著思想內涵的深刻理解,充分利用人物眼神,表達出凄美的愛情故事。背景浮雕出故事的主要片段。初識的花前月下、宦海三方主要人物,贈扇私語、棲霞白云庵相遇的場景。簡明扼要的將歷史溶于悲劇的愛情故事講述出來。尤其是背景白云庵的出現,兩人間隔的距離,在國破家亡的創傷下,選擇各自出家的結局,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銅章背面,高浮雕縱深的視角,將李香君的出身背景和故事全景式地展現。幾枝梅花橫斜逸出,講述著《桃花扇》的起因,那是忠貞的愛情之血,滴撒在定情的宮扇上,畫家巧用妙筆繪成梅花。撩起的簾攏,高雅的繡房。通過圓門的限制,給人視覺縱深之感。墻面浮云朵朵,猶如李香君看透一切,最終出家一樣。放下心中的愛恨情仇,將一切看空。梅花、浮云,像明代洪應明的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一樣。將李香君當年的剛毅,執著和逃脫宮廷歌姬后,棲霞寺再遇侯方域時的灑脫性格,完整的展現。映入眼簾的“青樓名花恨偏長,感時憂國欲斷腸。點點碧血灑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壯,空留桃花香”。更是總結和詮釋著李香君悲劇的人生。
反復觀賞該枚大銅章,個性鮮明的金屬語言,飽滿的造型組合,陳堅大師的設計理念和文化底蘊,通過李進大師的妙手雕刻,完美地展現出來。將深層次的審美聯想,銅章神韻和魅力,奉獻給賞章者。古典戲劇之雅,歷史厚重之感,銅章凝固之美,傳承文化之音,如酒似醪的傳播開來。(“大銅章”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