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月下小軒窗,張生鶯鶯賽鴛鴦”。《西廂記》大銅章,將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濃縮地展現在眼前。突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主題思想。
大銅章正面,用敘述的方式,簡明扼要地交代出故事發生的時間、人物、地點。清晰的思路,配合著精選的景致,猶如涓涓流水,細細道來。從左向右的欣賞章面:挽起的簾幕上,精美的花紋圖案,一定是女子的閨房。能夠挽起簾攏,那一定是晚上的時光。古代女子深居閨房,白天是不可能挽起簾攏的。通過細節的暗示,將時間定格在晚上的時光;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和崔鶯鶯的落款,主人翁已然出現;含苞的牡丹花,正對著西開的房門,清楚地指出,故事發生在西廂房的花園內。
精巧的構思成圖,結合著精湛的雕工,皇皇巨著的《西廂記》,猶如全景式地展現了出來。簾攏上陰刻的小花,彰顯出刀工的扎實,突出挽起簾攏的立體感;浮雕的“回”紋窗棱,古樸親切;小窗的層次分明,盡顯浮雕的魅力;墻面處理看似簡單,實則煞費苦心。將粉刷的痕跡,細小的沙粒,通過一絲不茍的創作精神,真實地表現出來。
銅章背面,用“小情節”講述大故事的寫作手法,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逐一的鋪敘出來。普救寺巧遇、解圍是故事的起因;躍墻幽會,紅娘探病、書信往來是故事的經過;張生鶯鶯結成連理是完美的結局。
銅章圖案上,只露一角的寺院房屋,將故事發生的地點再次點明。躍墻的人物形象,張生幽會鶯鶯。健壯的駿馬,那是送信解圍,將軍到來的表征。紅娘位于張生和鶯鶯中間,那是傳遞書信和消息的橋梁。鶯鶯挽起的發髻,是女子婚配后的裝束。章面通過一個個小情節的映象聯綴手法,完整的將《西廂記》故事,展現在欣賞者的面前。
高浮雕的張生、紅娘、崔鶯鶯,突出故事的主人翁。鶯鶯背對張生,但溫柔的目光,好像害羞又急切地盼望張生的到來;紅娘機靈的眼神,像似敦促張生,趕緊前去;張生深情的目光,時刻盯著鶯鶯的一舉一動,關心著心愛的人……
該枚大銅章,由陳堅大師設計,李進雕刻,規格為90MM,黃、紫銅各230枚,銀章20枚的《西廂記》。使用敘述的手法,結合銅章的表現力,講述著“月夜吟詩,彈琴達意”,才子佳人成雙的愛情故事,給人美的享受。(上海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