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自2013年10月正式上線就注定了命運坎坷,因為她是中國首創,全球第一。在中國,凡是行業首創,必然肩負著行業發展重任,必須忍受各種痛苦磨難。南京文交所不經意點燃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不到三年時間,各類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如雨后春筍,已發展上百家。
近來,中國郵幣交易平臺兩件大事引人注目:一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北京市委宣傳部、市金融工作局、北京證監局等七部門組成聯合檢查小組,對北京九家郵幣卡交易平臺進行現場檢查,這是確切消息。二是南京文交所郵幣卡持續下跌,引發市場各種傳言。“北京檢查”與“南京大跌”成為最近郵幣卡交易平臺的熱門詞匯。
在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金融辦或文化廳是審批交易中心的資質部門,地方政府是區域內各類交易場所的第一監管責任人。江蘇省人民政府對交易場所的監管之嚴全國聞名,區域內交易平臺所有重大交易制度、郵幣卡藏品的托管與上線必須經過金融辦報備,各交易中心的資金統一納入江蘇省登記結算公司管控,政府監管部門還對藏品進行不定期抽查。這次北京市政府對郵幣卡交易平臺的集中性檢查看似利空,實則利好。有監管的規范發展,總比沒有監管的無序發展更加有利于行業,特別對于交易性的平臺,涉及不特定的投資群體,更加需要政府積極主動地去調查研究、規范引導。因此,“北京檢查”的背后是政府介入監管,實則利好行業穩健發展;“南京大跌”是風險釋放,預示新一輪行情起局的醞釀。
對于目前文交所發展的態勢,筆者有如下觀點與大家分享:
第一,“造富神話”促進藝術品交易平臺快速發展,文交所“審批制”基本完成現貨向平臺轉移的初級階段。
各類擁有現貨的郵幣卡商以及敢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二級市場投資者成為實質性大贏家,創新平臺的改革紅利和“審批制”成就了大批千萬、億萬富翁,上漲百倍甚至千倍的藏品成為“財富神話”。造富,是一個行業加快發展的必然歷程,也是促使成百上千億郵幣卡現貨集結各類交易平臺的主要成因。
第二,“泡沫破滅”加速藝術品交易平臺的大洗牌,文交所“征集制”將演變價值型投資的中級階段。
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顧名思義,一是文化藝術品,必須按照文化藝術品的升值規律強化文化宣傳與價值挖掘;二是交易平臺,必須按照專業交易的屬性辦事,必須堅持“三公原則”。“重交易輕文化”是各類現有文交所的重大弊端。在郵幣卡現貨市場,也是遵循價值規律、精品優價。審批制制度下,各種權利尋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投機盛行,價格高估。因此,部分交易所試行“征集制”模式,交易平臺精選優質品種公開征集藏品,對接各類基金,擯棄暴利思維,引導線上線下價格理性接軌。“征集制”下的價值型投資平臺或是文交所中級階段的重要標志。
第三,“文化精品”成就藝術品交易平臺的王者,文交所“體驗制”將催生全民投資郵幣新時代。
文交所投資者既是現貨購買者,同時也是金融消費者。現有文交所沒有展示實物、宣傳文化是最大的敗筆。文交所及各類實體體驗中心有義務向會員展示藏品實物、宣導文化內涵、引導價值投資。各類經紀商大會、投資人大會,在進行交易實務培訓的同時,也應該大力宣傳郵幣卡文化,通過實物展示宣講藏品的投資收藏價值,挖掘升值潛力。筆者預計,未來一年內將出現真正的基于“征集制”、“體驗制”基礎之上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精品”文交所,一些沒有實力的“忽悠型”交易平臺將相繼倒閉,大量經紀商轉型現貨交易商。鑒于線上交易平臺現貨的品相與數量確定性,遵循藝術品價值規律,開發線上藏品為線下營銷將成為新的市場熱點,郵幣等藝術品配置和理財將成為“中國大媽”的新時尚。
中國從來不缺少大智慧的群體。兩年多以來,基于文交所的各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平臺龍頭更迭,精彩紛呈。借鑒郵幣卡發展模式的書畫文化、瓷器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版權文化、股權證文化的交易平臺大量顯現,文化藝術品行業既呈現百花齊放,也存在魚目混雜;既有利于文化產業大發展經驗的積累,也集聚著一些野蠻發展帶來的風險集聚與爆發。
李克強總理有一段經典語錄:一個新事物誕生的時候,我們確實不能上來就管死了,而要先“看一看”。這既是給它一個成長的機會,也是為了暴露監管漏洞,讓隨后出臺的監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
郵幣卡文化藝術品交易在中國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現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和政府的觀察期。政府的監管,不是為了扼殺一個行業,而是為了讓新生行業持續穩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引擎動力與經濟增長點。
政府“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時期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郵幣交易平臺作為中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對于資質齊全、先行納入政府監管、資金和藏品安全可靠的南京文交所等郵幣卡交易平臺,只要更加注重市場參與各方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更加注重藏品結構優化、更加注重模式制度創新,更加注重團隊建設和風險管控,不管你是國有還是民營背景,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做大做強做優。
(中國集幣在線董事長、《中國錢幣界》雜志社社長俞吉偉)
聲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