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的守望者—— 中國戲曲文化系列大銅章作者常歡訪談 |
發布日期:13-10-19 09:22:4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胡玲燕 |
像某些民族情結一樣,是可以根深蒂固的。于是,我就這么做了。 問:從京劇到越劇、豫劇,再到昆曲,我覺得都無法避免地會被您作品里那種細膩到完美的細節表現所感染。在您的作品里,有一股撲面而來的溫婉氣質和細膩精致會立刻把人帶入到一種舒服的情感體驗中。關于這些細節,您能談一些當時的設計感想嗎? 常:對于我而言,細節就像一個故事的見證者,始終在那里證明著什么,訴說著什么。一個故事里,每一處細節共同構筑了靈魂。 我覺得我是個執著的人,但我也一直想突破,突破很難并且需要勇氣。在中國戲曲文化系列作品里有一種一脈相承的東西,那便是細節的豐富。這種豐富不是重復,而是基于表意的需要,是有各自的情緒和溫度的。比如豫劇背面圖案中那卸在閨房門外的箭壺、盔甲,那是一種宣示:木蘭已經褪去戰袍,重返家園,重還女兒裝。因此,在門內貼花黃的木蘭便有了許許多多的解讀性。在這個系列作品中,我想過,也苦惱過,如果一直是這樣的風格,會不會走向表現的失落,缺乏創造性。但最后,我說服了自己,我用這些細節,慢慢建構起我所要的那種空間,那種渲染,這便也是我講故事的方式了。 章面的每一個戲曲形象,仿佛一首首情深意重的詩歌,讓人感受到溫馨與久違的喜悅。那些精致繁華的細節在無聲中,把這些情懷推到了另一個高潮。京劇里,那繁華富麗的雕花屋梁、珠翠發式,李香君那折扇半遮面的嬌俏多情眼神,那碰觸扇沿的蔥蔥玉手,無不讓人尋味起京劇那種耐人尋味、韻味醇厚的藝術魅力來。章面上李香君京劇形象在一遮的含蓄中,卻用豐富的表情和嬌俏有力的眼神融進了一股炙熱的情懷,品來韻味無窮,像一個故事只講了一半,另一半卻是生生的扔給了你。而欣賞的樂趣卻正是在這一“扔”中被你拾獲了。 在《牡丹亭》杜麗娘和柳夢梅絲絲侵人心弦的造型中,在杜麗娘的一側身,一低首,柳夢梅微步向前的探尋中,道盡了情意。在形神兼具中,昆曲的婉轉悠長可見一斑。而背景中,繁華的牡丹,清麗的亭臺,和深處的遠山,讓人的思緒也隨之飄遠了。就像越劇中的荷花、蝴蝶、蘭花指等等,越劇那清麗脫俗的戲劇特征便有了依托。 可以說,只有有了這些細微處的處理,才慢慢把各曲種的神韻暈染了出來。 問:可不可以這么理解,您是用細節譜就了您的故事。那么,您對這些故事的演繹是否滿意? 常:我只能說我自己被感動了。 我在每枚章正面圖案中都做了兩處不規整的章邊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有點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