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特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9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了關于發行“和”字(草書)書法4紀念幣的公告。這次發布的紀念幣公告與以往不同之處在于公告中首次明確發布了新發行紀念幣的防偽技術,公告中第三項明確表明,“該普通紀念幣采用隱形圖案雕刻、微縮文字和全齒間隔半齒等防偽技術”。貨幣發行公告公布所發行硬幣的防偽技術在中國硬幣發行公告中尚屬首次。從這則公告細微的變化,可以看到中國硬幣防偽技術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弱到強的變化過程。這則公告的變化透露出這樣幾個信息。
一、預示著中國流通硬幣防偽措施少的局面將得到改善。1957年12月1日,中國開始發行硬幣以來,共發行了4套流通硬幣,普通紀念幣82套101枚,貴重金屬紀念幣1700多個品種。流通硬幣防偽措施只有連續絲齒、邊部滾字兩種,普通紀念幣在沿用連續絲齒、邊部滾字兩種防偽的基礎上,還使用了縮微文字、隱形雕刻、連續斜絲齒、等防偽技術。其中的全齒間隔半齒防偽技術是由中國造幣人發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項專利防偽技術。
二、預示著中國硬幣防偽措施制作水平已進入成熟階段。普通紀念幣作為中國流通防偽技術的試驗田,應用了多項防偽技術,并逐步運用到流通硬幣中。1993年發行的“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流通紀念幣首次使用了“邊部滾字技術,經過6年時間,第五套人民幣中的1元流通硬幣也使用了邊部滾字技術。隱形雕刻、縮微文字技術在2001年發行的“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和“辛亥革命90周年”紀念幣上就開始使用,至今已有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寶島臺灣、世界文化遺產系列、“和”字書法等多套紀念幣使用了上述防偽技術。
三、預示著中國硬幣發行公告與紙幣發行公告同步的開始。長期以來,中國硬幣發行公告只介紹票面圖案,從沒有公布防偽技術,這與紙幣發行公告形成了明顯的反差,紙幣發行公告不但介紹票面圖案,而且發布主要的防偽措施及識別方法。這則公告的發布。實現了紙幣硬幣發行公告內容的一致,結束了硬幣發行公告不公布防偽措施的歷史。
四、預示著中國5元、10元流通硬幣即將面世。第五套人民幣發行之初,中國就有將10元以下人民幣硬化的設想,歷經十五年只有1元以下實現了硬化,至今只有普通紀念幣有5元、10元面額硬幣,流通硬幣仍沒有實現硬化。重要的原因就是硬幣的防偽技術不過關,經過多年在普通紀念幣上的實驗,隱形雕刻、縮微文字、全齒間隔半齒等防偽技術已達到成熟,這就為5元、10元硬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估計不久就會有5元、10元流通硬幣的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