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4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特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周村商業銀行,雖以小小“村名”命名,但卻意義重大,該行紙鈔曾是山東護國軍討伐袁世凱時期的軍用鈔券。
周村位于山東淄博西部,現系淄博市轄區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隸屬齊國於陵邑,自古商業發達,在封建社會后期伴隨著經濟轉型,周村利用本村的地理位置優勢,迅速發展各種以手工業、農副業為主的古代商業。明朝嘉靖年間已有“周村店”稱謂,明末清初作為商業名鎮,已與中國南方的佛山、景德鎮、朱仙鎮齊名,成為無水路相通的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曾這樣描繪:“康熙乙亥間,周村商賈云集,趁墟者,車馬輻輳。” 難怪當年乾隆皇帝曾御駕親臨,并賜“天下第一村”稱謂(圖一)。至清道光,周村已成為中國北方的重要商鎮,曾一度位居山東四大商業中心(煙臺、膠州、濰坊、周村)之首。商業繁榮,需要金融的支撐,而金融發展,離不開商業的發達,彼此間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周村鼎盛時期的商號、作坊多達5000余家,而錢莊票號也有108家之多,資本總額達600萬兩白銀。故民間曾有“濟南日進斗金,不如周村一個時辰”的傳說。 1904年周村被辟為商埠后,其發展速度更為迅猛,商賈云集、百貨充盈,成為輻射魯中、跨江(長江)越河(黃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并享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之美譽。
1915年5月9日,時任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接受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喪權亡國《二十一條》修正案,消息傳出舉國憤怒,于是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袁和抵制日貨的高潮。是年11月,孫中山委居正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統籌山東、山西、直隸及東北討袁一應革命事宜。次年2月革命軍首先在山東起兵,一周內連克昌樂、安丘、高密、益都、昌邑和壽光六城,戰事節節勝利,5月23日攻克濰縣、占領膠濟鐵路線上淄博縣西部的重鎮周村,并沿鐵路線向濟南逼近。為解決軍餉給養和軍需開支,山東軍政府發行了小額“山東護國軍軍用手票”壹角、貳角、伍角(圖二),因該券設計簡單,用色單調,既無發行年月,又無官方印章,也無軍用票條列布告及收兌時限,號碼為手工臨時加蓋,重疊覆蓋差錯較多,而背面設計與日本軍用手票相似。該券遭孫中山先生的反對,并電告居正“前印刷票不精,恐滋弊,絕不用。”軍政府接電后,即停止護國軍票的發行,為維持軍需開支需求,遂改以周村商業銀行券代替使用。①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稱帝尚不滿百日就一命嗚呼,孫中山電令“推翻專制,重造民國目的已達,各省革命停止軍事行動”,山東革命軍根據孫總理的指示,取消中華革命軍東北軍之名義,將軍隊進行收縮和改編,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袁戰爭落下帷幕。
關于周村商業銀行的資料不多,早期的記載僅查到兩處:一是張家驤所著《中華幣制史》的附錄“全國銀行紙幣發行額數累年比較表”,有該行歷城分行(歷城為濟南市轄區)數據:民國3年至6年每年均為3200元;民國7年上升為6萬元;民國8年后無記載。②二是1924年的《中國經濟月刊》,稱該行(濟南)正在改組中。③所幸1996年出版的《山東省志·金融志》描述較為詳細:周村商業銀行1913年由馬建堂發起,在周村建立,實收股金15萬元。1916年因避戰亂遷移濟南,在城內院西大街設總行,商埠經二路設分行。戰亂中損失7萬元,在濟南購建房屋用去3.4萬元,僅余股金3萬余元,信用薄弱,靠買賣各種證券、發行紙幣、為周村商人代買現銀維持。總理柴繼堂,協理孟希文,經理李敬齋,副經理孟秀林。1920年6月因周村恒和泰洋行倒閉,應收款項無法收回,引起擠兌,以至停業。
根據以上資料分析是否可得出如下結論:1)周村商業銀行是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于民國二年(1913年),資本金15萬元,總行初設周村,1916年遷至濟南,1914年起開始發行銀元券一元、五元、十元三種。討袁戰起,因山東護國軍軍用手票停用,遂以周村商業銀行紙鈔代替軍票通用,票上無加蓋軍用票字樣。這種做法戰時較為常見。如辛亥革命勝利上海光復后,新成立的上海軍政府因治軍與行政需款浩繁,經濟極為困難,軍機急迫,曾一度將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鈔票視同軍用鈔票,由軍政府出面擔保并配發公告,以支發軍餉及其他的用途。直到2個月后,軍政府自行組織的中華銀行成立,并發行軍用鈔票,才取消了對信成銀行擔保,信成銀行紙鈔得以恢復商業銀行性質。1920年6月周村商業銀行因恒和泰洋行倒閉引發擠兌,遂停業清理。2)歷城分行發鈔數即是總行發鈔額,理由:1916年討袁戰起,受戰爭影響,周村商業銀行損失慘重,為避戰亂,遂在省府濟南購房后將總行遷入,并擇商埠經二路設立分行,由于營業地址在歷城(濟南的市轄區),故推測表上歷城分行的發鈔數就是周村商業銀行的發行額。毫無疑問《中華幣制史》的資料一定來源于周村商業銀行,不可能只有下屬某一分行數據而無總行及其他分行數據。
周村商業銀行紙鈔目前僅見1916年版五元(圖三)、十元(圖四)兩種面值,該券正面上方為“周村商業銀行”行名,中部是中文大寫面值,主景圖左為亭臺,右為油井,下方鈐“總理圖章”、“協理圖章”兩方硃色小印,和“通用銀元 憑票即付”、“中華民國五年”年份。背面為英文,建筑圖案。五元券正面藍色,背面綠色,下方有英文地名SHAN TUNG(山東);十元券正面綠色,兩側有中文“濟南”地名,背面褐色,下方有英文地名TSINAN(濟南)。由于該行紙鈔只見此兩種,是否還有其他版別尚未知曉,但民國五年版與護國軍討伐袁賊時間吻合,該版紙鈔代替軍用票通用的性質應確定無疑,需要作進一步考證的是代替軍票的確切時間。該鈔因發行時間不長,存世亦不多,是研究山東地區金融與貨幣發行,特別是周村唯一軍鈔的寶貴實物資料。
2012年2月,又一家以周村商業銀行稱謂的金融機構在山東開業,它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周村地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經六十年的發展,資產規模不斷壯大,經營實力不斷提升,經中國銀監會批準同意,冠名為山東周村商業銀行。兩家銀行稱謂相同性質迥異,前者已滿百歲,而后者才剛兩歲,一老一小成為金融史上的一件趣事。
注釋:
①丁張弓良著《中國軍用鈔票史略》, 臺灣忠孝彩色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5月版,第113頁。
②張家驤著《中華幣制史》,民國大學出版社1925年11月版,附錄第59頁。
③柏文著《百草集》,亞洲錢幣學會出版社1999年9月版,上冊第545頁。
圖一:周村古街.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二:山東護國軍軍用手票(背面).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二:山東護國軍軍用手票(正面).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三:周村商業銀行(背面) (2).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三:周村商業銀行(正面) (2).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四:周村商業銀行(背面).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四:周村商業銀行(正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