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貨幣收藏美談 |
發布日期:14-05-06 08:46: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柳 鐵 |
(一) 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形成過三次全國性的收藏熱潮。時間分別是:北宋末年、清.康乾年間、以及清末民初。其共同的特點在于:一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均以收藏為樂;二是仿制的藝術品、工藝品層出不窮,且能以假亂真;三是市場成交活躍,買賣頻繁;四是研究成果不斷問世,鑒賞水平隨之提高。 目前,在我國最早成立的“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標志著中國民間收藏已走向理論研究的更高層次,象征著該活動開始向“精神消費”的最新境界邁進。從全國各地相繼開辦的私人陳列室、收藏館的趨勢來看,如:享譽全國由馬未都創辦的“觀復”博物館、王安堅鐘表博物館、陳寶定算具陳列室、以及平遙古城的“協同慶”中國歷代錢幣館等,就是對“藏寶于民”的最好說明與印證。所以,有關專家就近年來國內民間收藏蓬勃發展的勢頭分析指出:中國的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將來臨。 在眾多的集藏活動中,尤以中國人民銀行代表國家監制,限量發行并專為紀念國家重大慶典、政治事件和我國日新月異的科技成果、歷史杰出人物、民俗風情、對外友好交流,以及體育事業發展等為題材的貴金屬紀念幣,構成了中國錢幣市場上倍受追捧的熱門主體。 以屢次獲得國內外獎項,深受各國收藏者所青睞,被公認為世界罕見的優異幣種——熊貓金銀紀念幣為例,自1982年發行以來,迄今已有32周年。因其選題獨特,設計新穎,工藝精湛,成色標準,規格齊全,自成系列,更兼投資與紀念的雙重屬性,在世界造幣史上獨樹一幟。它的價格增幅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且一直較為堅挺,因而,被收藏界公認為貴重金屬幣中的“里程碑”,并被喻為“常青樹”,成為收藏與投資兩相宜的優良幣種。究其緣由,皆因熊貓乃是舉世無雙之國寶。 (二) 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蒼白無力的;沒有對文化傳統的沿襲與傳承,亦是殘缺而不健全的。 當歷史的輪回蘊涵了時光的記憶,古幣今鈔在手中轉動把玩,光陰的刻蝕才琢研出無法更改的古舊與滄桑。但凡傳世收藏品,一般都具有一種在悠悠歲月中,經把玩者經久的摩挲與汗水的浸染,或因被土埋水浸,甚至在空氣射線的穿越下,由于層層積淀,逐漸形成的時光皮殼,顯露出一種溫潤含蓄的光澤舊氣,這些亦是鑒別錢幣及其它銅器等小雜件真偽的重要附著物和信息,其本身就是一種能體現歲月滄桑的最好標識。 它雖是一層外表極淡的痕跡,卻幽光內斂,滑熟可喜。它能給人一種懷舊的親切感,且年代越久越醇厚。故,被古玩行內稱之為“包漿”,且因水噬土沁及風雨剝蝕的氧化層度不同,又被稱之為“傳世古”、“水銀古”、“黑漆古”等。即:欣賞可為一襲歷史之衣,研究可作一層遠古的信息,收藏可成一種文化之傳承。 (三) 作為流通工具的貨幣,注定了它是一面反映當代經濟發展狀況的明鏡,而作為歷史流傳的文物和一種特殊的藏品,它被當代藝術風格烙下的印記,又擁有一種獨具風情的美。一枚枚古錢幣的形制、材質、文字、銹色、尺寸、重量及其時代特征,濃縮了一個個朝代的歷史。錢幣藏品是有形的,其文化價值卻是無形的。 在真實與夢幻更迭,現實與歷史紛結中,古錢幣的狀態在歷朝各代的演繹推進下,愈發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尤其是質樸厚重的東方文明在輝煌璀璨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科技活動中而交相輝映,使得古錢幣收藏的這項活動更加彰顯了獨具富魅力的中國特色。 由于各個不同時期的每一枚錢幣或每一張紙幣,無不以其獨特的面目,反映出生育它的父親(國家政權)的意志,母親(商品經濟)的稟性與教師(科技文化)的修養。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以及充當世界貨幣的五種職能。但,從歷史學的角度考察,貨幣還具有第六種職能:因不同歷史時期的貨幣集合群,匯成了一條源遠流長的文明“銀河”,構成了一部經濟發展興衰更替的史詩。 以集藏清代十帝的錢幣為例: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共計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十帝。在中國民間歷來有一種說法,就是將前五帝或七帝及十帝時期的銅錢湊在一起,分別寓意了“五福臨門”“七星高照”以及“十全十美”之意,并以此來作辟邪鎮宅。有的還特意設計了各種寓意的古錢產品,如:將乾隆、道光、嘉慶時期的銅錢編織成圓環狀的佩飾,取其諧音,寓意“錢(乾)到(道)家(嘉)”;或用6枚康熙通寶編成掛件,寓意“健康長壽”;再就是各采用196枚開元通寶、嘉慶通寶做成的銅錢劍,寓意“開元盛世”、“加倍喜慶”等,由于迎合了部分民眾的心理,故,也有一定的銷售市場。 如今,人們又以時俱進地將其賦予了新的含意,真切地表達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能安居樂業而事業有成的企盼。即:(家庭)順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業)乾隆、(萬事)嘉慶、(前途)道光、(財富)咸豐、(內外)同治、(千秋)光緒、(萬眾)宣統。這種美好的祈愿,豈不是因此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祝福而讓人倍感親切溫馨? (四) 收藏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取決于藏品價格的高低,而在于收藏者對藏品的價值取向。由于收藏之學博大精深,收藏之物包羅萬象,歷史承載過去,收藏記載歷史,這就是收藏的魅力,亦是收藏行業經久不衰的真諦。 出于對祖國及人類歷史文化的敬仰與崇拜,每到外地出差或旅游,我總會抓緊時間去參觀當地博物館或其它的各個旅游景點,領略那里的歷史文化遺存及館藏文物,從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積淀的深厚底蘊。 而錢幣文化可當是民族之魂,亦是歷史之根。雖然,在波詭云譎的歷史煙云里,人們在時光的隧道中,永遠也無法與它的制作者相見,然而,先輩的智慧卻時常能喚起泉友為深探其究的那種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