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大銅章藝術之思探析 |
發布日期:13-11-18 08:31:4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他山石 |
“象”大銅章由中國集幣在線發行,沈陽造幣有限公司鑄造,著名設計師廖博設計完成。該章正面圖案為融入大象輪廓中的侍佛天女;背面圖案為佛教中的“妙音鳥”迦陵頻伽、吉祥喜旋和光明智慧之火。該章直徑90毫米,限量鑄造699枚。整章以從容大氣的手筆,把中國文化中博大精深的“象”進行了一次探秘,一次心靈的洗禮。觀此章,心神寧靜,在虔敬與宏大之中得大自在。
廖博說,“象”一度讓他陷入創作的瓶頸。因為“象”在中國文化中指意的豐富性,讓它成為一個很虛的東西。這樣的東西要形象化,在藝術的轉化上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象”與“祥”諧音,那就讓它傳達出吉祥之意吧。而象,在印度則是一種十分吉祥的動物,在佛教則被賦予更深的寓意。因大象有大威力而又性情柔順,故傳說菩薩入母胎時(釋迦牟尼的前生被說成是菩薩),作白象形,表示菩薩性柔和而有大勢。而老子《道德經》中則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之說。他說,其實“象”是一個巨大的意象,它是虛擬的、感性的、想象性的,也是情感性的 所有的侍佛仙女神態祥和安然,自在自得,浮雕線條的婉轉流暢,仿佛仙樂緩緩而出,蕩滌人心。象形藏于無形,大音隱于章面線條與空間,在一種無形之形中潛藏大乾坤,這樣的作品有一種成竹于胸的大氣魄,也是對中國大銅章構思與表現藝術的一種有益探索。在“象”這個巨大的意象里,寄予了創作者對于中國吉祥文化的情思。章背面圖案中的吉祥旋、飛騰的火焰,展翅的迦陵頻伽鳥正帶著吉祥向您徐徐而來。 因為對意象的迷思,“象”這樣形而上的表現對象,突然就有了落腳點。
二 形式美的重要性 如果說意象是一種有情感濃度的表現對象,那么,表現這個對象的形式便顯得尤為重要。這個形式在大銅章藝術中便是章面圖案的結構、輪廓、布局,便是那個形象化了的東西。講到銅章的形式美,廖博堅定地表示,他對章面圖案的形式非常重視。他認為形式的好壞,對于大銅章這樣以高低浮雕來表現形象的藝術顯得至為重要。好的形式,不僅能寫形,更能傳神。而只有傳神了,章才能有感動人的力量。 而在“象”銅章中,正面圖案與背面圖案的繁簡對照,定是讓你驚嘆于在這種對照的美所帶來的審美沖擊。正面圖案的繁,繁的細致、繁的順其自然、繁的天然自得,正如那博大精深的“象”所給予你的豁然與自在;而背面圖案的簡,則簡的理直氣壯,有一種中國潑墨畫的爽直,又似一句讖語,神秘而深藏大“道”。正面工于線條的流暢,工于結構層次的營造,在一種重疊之中,延伸出大“象”無邊之感。而背面則恣意而為,任吉祥旋旋轉無邊,任那熱烈的火焰熊熊燃燒,這樣的喜慶與興旺,用這樣恣意的手法實在是得妙其中。 三 在傳統與西方之間的平衡 這是一個不怎么新鮮的論題,卻誰也避免不了。傳統是根,西方是葉。沒有傳統,我們便無法生存,而西方的一些修飾可以錦上添花。很多搞文藝創作的人,在本末倒置之后,便再也沒有了藝術的生命力。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需要定力,更需要一顆對自身傳統的自信心。廖博坦言,在傳統的土壤里沖突不了的時候,他會去借助一些西方的東西,無論是理念的還是形式的。但是,根本的東西他不會動。比如“象”大銅章正面圖案的設計創作,他就是借鑒了印度佛教的一些元素,如侍佛仙女的形象便是借鑒了印度佛教仙女形象,體格顯得飽滿而自如,不是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其服飾裝扮也是印度佛教的。但是“象”大銅章要傳達的吉祥寓意還是中國式的。因此,正面圖案的造型并沒有讓我們感受到異域風情,而是在異域元素下所傳達出來的那種崇尚自然、自在的道,即大象無形,以及在流暢線條與浮雕中默默流淌的大音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