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獲贈西域古國錢幣 |
本報訊(記者 林明杰)據悉,杜月笙之子、旅居加拿大的收藏家杜維善,在歷年多次捐贈之后,不久前又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400多枚西域古代國家錢幣文物。 這批捐贈包括古代貴霜王朝(Kushan Empire)、阿拉伯-薩珊王朝(Arab-Sasanian Dynasty)、白衣大食(The Umayyad Dynasty)和黑衣大食(The Abbasids Dynasty)的金、銀、銅幣。 這批捐贈品的最大特點是非常注重體系的完整,貴霜與阿拉伯-薩珊王朝錢幣幾乎囊括了其歷朝歷代的所有發行品,這樣完整的系列可以極大地拓展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視野。同時,從文物收藏和陳列展示的角度看,捐贈的金、銀、銅幣品相均屬上乘,圖案和文字清晰度高,纖毫畢現,極其精美。這次捐贈的貴霜銅幣,幾乎每一枚都是上佳品相。 杜維善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即注意到,在國內的古代錢幣收藏和研究領域內,西域錢幣還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不同于中國古代以澆鑄方式生產的方孔圓形銅錢,西域古錢多以金、銀類貴金屬軋制而成,重視圖案和銘文設計,是外形特點鮮明的異域文物。這類錢幣發源于希臘羅馬打壓式錢幣,其外形風格所反映的則是亞洲內陸的文化藝術特征,無論在研究或展示方面,都不應該被忽略。經過近二十年的辛苦收集與研究,西域錢幣在杜先生的藏品庫中漸成體系。 中國國內的博物館很少收藏異域文物,在向公眾展示外國文物和文化藝術方面,往往只是借助與國外文博機構之間的交流展覽。杜維善歷年來的捐贈已經使得上海博物館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異域古錢幣文物收藏和展示體系。目前,上博收藏的西域錢幣有40余大類近3000枚,都是西亞、中亞、南亞古代國家各朝代使用的貨幣,時代多集中于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5世紀,比較完整地呈現出了公元前后的一千多年里,歐亞內陸和南亞地區獨特的貨幣文化面貌,這樣地域集中、體系完整的收藏品在學術研究和藝術陳列等方面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 杜維善此次還同時捐贈了國外錢幣學研究方面的英、法文論著或報告33冊(套),為上海博物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補充了珍貴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