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榴梁:出譜錢試析 |
近二十年來,全國各地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和建設,出土了許許多多的歷代錢幣。隨著國民經濟的富裕,錢幣收藏和研究活動也達到了歷史上最興旺的時期。正因為國強民富,收藏旺盛,與錢幣收藏相關的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其中最典型的實例就是涌現出來許多過去錢譜上從未入錄的“出譜錢”。對于這些“出譜錢”收藏領域存在不同的評價,多數愛好者認為,“出譜錢”就是難得的珍品,所以在錢幣市場,“出譜錢”的價格通常都高于譜錄品,有的甚至開出了天價,對“出譜錢” 評價果真這么簡單嗎?筆者認為應該通過客觀分析,實事求是地辨別,不能一概而論。 事實上,出譜錢僅僅是錢譜上未曾入錄的品種,其數量十分龐大,其內容也十分復雜,而且有相當數量的錢幣不入譜是有原因的。例如,前幾年云南、廣西等地先后出土了一批北宋鉛錢,總數達好幾千枚,這些鉛錢有咸平元寶。至道元寶、景德元寶、祥符通寶、元豐通寶、熙寧元寶、淳化元寶等十多個年號,外型與文字幾乎和北宋小平銅錢相同,包漿色澤古樸完整,如此批量的鉛錢,以前各錢譜均未曾記載,這是第一次發現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從前輩專家撰寫的文章和現代收藏家對宋代鉛錢的探討文中可以證明,北宋鉛錢早就有發現,但這類鉛錢很少見有譜錄,主要原因是目前對這類錢幣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有人說是邊緣省份的流通錢,也有人說是富貴人家采用的冥錢,更有人認為是國外流入中國的貿易錢,尤以當時的安南國為甚。三種說法都有點像,又都屬推理性質,誰也說服不了誰。再說北宋鉛錢的留存量雖比銅錢少得多,仍然算得上大珍品。北宋鉛錢與北宋鐵錢也無法相比,若以存世情況衡量,北宋鉛錢比鐵錢要少千百倍以上,但畢竟北宋鐵錢是公認的北宋正用錢,而文獻記載卻尚未有鉛錢流通資料可循。因此這類錢幣因強烈待考而成為“出譜錢”,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類“出譜錢”,大多出現在近十年之內,全國各地陸陸續續發現了上百種金銀質地的古錢幣,其中銀質錢幣占90%,金質10%不到,直徑大多在 25毫米上下,有傳世品也有生坑、水坑實物,相對來說水坑銀錢所占比例最高,從坑銹外觀鑒別,應該無暇可批,當屬同時代之物。因其文物價值較高,又罕見有同名批量實物問世,僅見品的持有者常將其藏于深閨,秘不示人,這類金銀錢幾乎都未被收錄入譜。筆者有幸見到過部分實物,憑實際感覺認為,它們不一定都是官爐所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民間所鑄,所以這批錢幣的用途有待進一步論證。以現有信息資料匯集金銀錢的用途,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