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1.ce.cn/ce/kjwh/scpm/tzjb/jnpqb/gengduo/201001/05/W020100105393008822238.jpg)
![](http://i2.ce.cn/ce/kjwh/scpm/tzjb/jnpqb/gengduo/201001/05/W020100105393010308298.jpg)
藏品描述:銀色圓形錢幣,一面中間圓圈里是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的圖案,還有鐮刀斧子的圖案,寫著“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另一面全是字,中間是“壹圓”,周圍一圈寫著“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和“工農銀行一九三二年造”,還有兩個五角星。錢幣側面有小邊齒。
藏品來源:藏家喬先生。這枚錢幣是喬先生遠赴大別山革命老區從一位姓楊的藏友那里淘來的。這枚錢幣背后藏著一段曲折的故事,見證了一段歷史歲月。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全國上下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大別山革命老區人民生活更是異常艱難,很多人吃不上飯。楊先生當時是國家銀行駐豫南大別山營業所的工作人員,一天正好他值班,來了一位當地的農民,拿出一枚銀元說要兌換一元人民幣,然后買糧食。楊先生看到此幣后,心里特別喜歡,就又用一元人民幣把這枚銀元兌換出來自己收藏把玩。
時隔多年,楊先生已經退休多年,一日閑來無事就讓自己的孫子把這枚錢幣的圖片傳到互聯網上,沒想到很多人留言想買他這枚銀元,喬先生就是其中最執著的一個。他看到圖片以后覺得是件十分罕見的銀元,與楊先生聯系后,直奔大別山,以真誠打動了楊先生,終于如愿。這枚錢幣到了喬先生手里后,收藏圈里已經有多位買家表示了強烈的購買意愿。
鑒定理由:1930年以后,鄂豫皖蘇維埃政府建立初期,市場貨幣混雜。銀元、銅元、國民黨發行的中央銀行鈔票、交通銀行鈔票等混合使用。為抵制敵幣,穩定市場物價,有計劃地調節金融,發展蘇區經濟,蘇區也發行了貨幣。其中, 1931年在安徽省金家寨附近的麻阜設立造幣廠。1932年根據地工人曾手工鑄造了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銀幣,真品每枚重27.18克,成色88%。1932年10月紅軍撤離根據地,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銀幣即停止發行。該版銀幣史料記載僅鑄造了幾十枚,后經國民黨武裝圍剿和突圍,此批銀幣大部分被毀和流失,存世極少,所以它在蘇區貨幣中顯得尤為珍貴。這枚錢幣就是當時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重量成色也符合歷史記載。
從工藝來看,這枚錢幣由于不是機制幣,明顯工藝粗糙,人工打造的痕跡明顯,尤其邊齒不夠規整,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字口依然十分清晰,包漿自然,銀色純正,很有韻味,品相頗佳,是根據地貨幣中十分難得的銀元珍品,至今發現極少。它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根據地人民進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