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銀錠:下一個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 |
發布日期:12-06-11 08:29:4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作者: |
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銀錠的收藏隊伍中來,從而促成了這一板塊市場價格一路暴漲。
明清時期是我國銀錠鑄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時期,其品種頗多,有五十兩、十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和一兩等各種規格。一般的銀錠內都鑄有收入來源、產地、年份、成色、爐名或銀匠姓名等內容的銘文,內容歷代不盡相同。這些銘文不僅承載經濟流通的重任,更蘊含著豐富的史料價值。通過研讀銘文,可以鑒定銀錠屬于哪個歷史時期,收藏者只需了解銀錠上的銘文知識進行集藏即可。明清銀錠還有官鑄和私鑄之分,官鑄的銀錠一般把重量銘文鑄在側面,而且每錠都有銀局名,如“厘金局”、“官錢局”等,清代中后期各省鑄造的官錠還要鐫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錢局”等;私鑄銀錠銘文基本是私銀錢號名稱,如“興盛昌、震遠錢局”、“裕記匯號紋銀”等等。兩者的地位不同,其收藏價值也是無法相比的。 在收藏市場上,同規格的官鑄銀錠與私鑄銀錠的價格相差很大,官鑄銀錠的標價往往是私鑄銀錠的數倍甚至十多倍。一是因為流傳下來的官銀數量更少;二是因為官銀成色足,制作也更精美;三是因為官銀附帶的史料價值正統可靠,買進的人也放心。此外,品相好的明清銀錠升值速度也較快,史料價值越強的銀錠則收藏價值越高,尤其是稅銀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銀錠更是比普通品種升值空間大許多。 市場行情 銀錠一路走俏,拍賣場上大放異彩 前些年,錢幣收藏者較為關注的都是“袁大頭”、“龍洋”等我國傳統機制銀幣,對明清銀錠的投資收藏則不太重視。可近幾年來峰回路轉,明清銀錠開始受到了廣大錢幣收藏者的關注。明清銀錠因材質珍貴等原因,本身就具備了很高的保值升值功能,加之其悠久的歷史和較少的存世量更是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尤其是2007年春季以來,明清銀錠升值速度加快,在收藏市場里,六七年前只賣二三千元的浙江、四川或山西等地的清代私鑄十兩銀錠如今漲到了一二萬元,原先只賣二三萬元的清代私鑄五十兩銀錠如今漲到了六七萬元,若是品相好的則漲到了十萬元以上,特殊的官鑄五十兩銀錠精品如今更是漲到了數十萬甚至百萬元以上的高價。 從近年來明清銀錠拍賣行情看,該板塊已加快了啟動步伐,尤其是為數不多的官鑄銀錠精品更成為藏家追逐的熱點。以2007年中國嘉德公司秋季拍賣會“古錢、金銀錠專場”為例,這次上拍成交的金銀錠共299件,成交額665.6萬元。其中銀錠上拍共成交243件,成交額為489.6萬元。成交價最高的是該專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