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錢幣收藏家吳滿平 |
發布日期:12-04-26 08:25:5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 |
吳滿平,1954年出生,臨川人,高級經濟師,現任江西省錢幣學會理事,中國人民銀行撫州市錢幣學會副秘書長。是我省一位很有影響的錢幣收藏家。記者采訪他時,他正準備著將前往深圳召開的“中國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2012年暨學術研討會”(5月17日—19日)論文。
在吳滿平的收藏室里,記者大開眼界。看到那些帶著華夏民族各個時代氣息的小錢幣,唯有驚嘆著:有來自于新石器時代的石貝、戰國時期的明刀、漢代的鐵范(陶范)、清代的人像錢……還有各種蘇區貨幣。它們分門別類地被安放于盒中、柜中、框中,大致有數千種、上萬枚。其中不少珍品彌補國內外空白。 因為這些小錢幣,吳滿平的收藏室也引來了原中顧委常委、原湘贛蘇區省委書記王首道的題字;當年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票設計人、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黃亞光的題字;還有全國著名錢幣學家吳籌中、馬定祥等人的題賀,李大釗兒子、原中國人民銀行李葆華題贈的條幅:泉壇新秀! 為了收藏這些小錢幣,三十多年來,吳滿平費了不少心血。用他自己的話說,生活中省吃、省穿、儉用,甚至“摳門”,一旦遇到“心儀之物”(錢幣),卻無比大方。曾記得,1979年初,他調入人民銀行工作,臨柜當一名收款出納,天天和錢打交道,對紙幣也就由熟悉到有興趣。期間,銀行經常有百姓拿中華蘇維埃時期的錢幣谷票來兌換,按規定銀行只以1元蘇幣兌換0.15元人民幣,百姓有些不解。吳滿平則自己掏錢以1:1的比例兌換過來。幫人兌換的多了,30元的工資很快就光了,生活也就拮據起來。不過,從此他走上錢幣收藏之路,也帶來很多意外收獲。比如1987年,一位農民在拆舊房時發現三張紙幣,分別是“萬載縣工農兵銀行銀洋壹角、萬載縣工農兵銀行銀洋貳角、萬載縣工農兵銀行銀洋壹圓”,拿到多家銀行兌換,遭到拒絕,后經人介紹,吳滿平如獲至寶,珍藏至今。之后,他從蘇幣收藏擴展到金、銀、銅、鐵、玉、石、陶、泥、骨、布、竹等錢幣。 其實,一個錢幣,就是一段歷史,一種文明,鐫刻著當時歷史時期的諸多理念。 小錢幣,大世界。 從走上收藏之路始,吳滿平就不是簡單地以藏“錢”為目的,他對“錢”背后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更感興趣。通過收藏增長知識、探究歷史、延續文明是藏家吳滿平的一大特色。 是的,一枚錢幣,或許可以通過財物購買,而要了解這枚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