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眼中的上黨貨幣文化 |
發布日期:12-03-27 08:17: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 |
罷鑄鐵錢,為什么?他還有理由:“一是小錢利薄不足,鑄大錢犯法者日多,皆可以罷鑄;二是今開厚利之門,而致人死,法則誘愚民以趨死,若貸其死,則犯者余多;三是幣輕物貴,唯奸民盜鑄者獲利,而良民與官中常以高價市貴物,是官私久遠害深,其可罷。”事實上,北宋慶歷年的鐵錢鑄造數量在歐陽修的呼吁下,鑄量確實大大減少,至今收藏研究錢幣者都會發現,北宋鐵錢品種繁多,慶歷鐵錢卻罕見。在“罷鑄鐵錢”的問題上,不能忘記一位與歐陽修思想茍同者上黨當地的澤州知府李昭遘:“昭遘,字逢吉,饒陽人,授館閣,累遷陜西轉運使度支判官,知澤州,初,陽城冶鑄鐵錢,民冒險輸礦炭,苦其役,為奏,罷鑄錢,百姓德之。又言河東鐵錢真偽淆雜,不可不革。”《宋史》里記載了澤州知府李昭遘罷鑄鐵錢的一些情況。 慶歷朝過后,當朝者并沒有照著歐陽修的《乞罷鐵錢》諫言去堅持到底,不僅慶歷年的鐵錢沒有完全停鑄,而且,這之后的“至和重寶”“治平元寶”“熙寧通寶”“元豐通寶”“圣宋元寶”“大觀通寶”“政和重寶”等鐵錢越鑄越多,越鑄而越不可罷停。 北宋王朝結束了,歐陽修的河東之行也只是上黨冶鐵鑄錢大典里的一個注腳,在冶鐵鑄幣的歷史長河中,王降村這處地方仍然鐵流不息,它不僅僅只是北宋王朝在此冶煉鑄幣,當炙熱滾滾的鐵水咆哮地進入元代時,政府哪能忘記繼承前朝的慣例!哪能忘記用鑄鐵創造“財富”的王降村!鐵渣礦堆積如山的王降村依然出現了朝廷鐵冶鑄幣機構 “鐵冶提舉司”的設置,而且規模宏闊,數十年冶鐵沒有間斷。《元史》記載:“太宗八年(1236年),立爐于西京州縣,拔冶戶七百六十煽。立爐于交城縣,拔冶戶一千煽。元貞二年(1296年),置山西鐵冶提舉司,大德十一年(1307年),聽民煽煉,官為抽分。至大元年(1308年),復立河東提舉司掌之。所隸之冶八:曰大通、曰興國……曰益國、曰潤國。”這其中的“益國”就在澤州高平的王降村,“潤國”在潞安府的爐坊巷。 明朝,王降村的冶鐵仍然處在冶煉生產之中。洪武初年,冶鐵機構同樣稱作“益國”存在于王降村 “爐上”,大約是在明永樂年間,益國冶的位子北移,有所變動,并結束了冶鐵之事。《澤州府志》里記載很明確:“益國鐵冶,北十里王降村,元大德間置都提舉司,益國冶至正中廢,明洪武初徙冶縣北二十里,永樂中奉工部勘合罷爐冶事。”潞州潤國冶、澤州益國冶明初冶鐵質量受朝廷青睞,且產量也很高,從《明太祖實錄》得知:“明洪武七年(1374年)四月,命置鐵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