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眼中的上黨貨幣文化 |
發布日期:12-03-27 08:17: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 |
大使一員,秩正八品;副使一員,秩正九品。”但遺憾的是房屋所有門窗早不翼而飛,頂塌墻倒,空蕩無物,荒草叢生,多少年來,村里的百姓一直都未有人敢來利用和居住。“爐上”再向西七八百米處,有“洞禎觀”,考其寺觀建筑風格,應為元末明初遺存,空空寺觀,已無道家,據說里面供奉的是爐火之神 “太上老君”,他能將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那朝廷匠人冶鐵、鑄幣之事,在“太上老君”的保佑下更是小菜一碟了。難怪乎寺觀世代修葺,為百姓崇尚、敬奉,香火不斷。 北宋的歐陽修關注河東上黨鑄造鐵錢的經濟事跡,發生在慶歷四年(1044年),這年,38歲的歐陽修時任朝廷的太常丞、知諫院事。太常位尊事繁,下設的丞,為太常的副職。這年五六月間,他接受朝廷“計度廢麟州及盜鑄鐵錢并礬課虧額利害”任務,“命公使河東”60余天。此次來到上黨的歐陽修為朝廷辦理了幾件大事,一是精算了上黨澤州的鐵錢鑄造數量、利潤及鐵錢交易流通中的問題,上奏折要求朝廷罷鑄鐵錢;二是發現了上黨當地的進士,精算數學、通天人禍福的大家劉羲叟,舉薦到朝廷為官;再有就是他留給上黨的不朽詩篇《潞州城南柳林二首》:“一路黃沙白日寒,柳林秋色送征鞍……野路籬花放蕊新,古墩殘柳閱黃塵。” 此行單說歐陽修《乞罷鐵錢》中的貨幣經濟言論貢獻非凡。首先,他將河東的晉州、澤州在慶歷三年(1043年)全年鑄造大小鐵錢匯集了總數目,“臣尋至河東,取索晉、澤二州鑄錢監及諸州軍,見使鐵錢數,又將都轉運司到慶歷三年一年都收支錢數,大鐵錢自起鑄至目下,其鑄到四萬四千八百余貫,小鐵錢自起鑄至目下,共鑄到一十一萬七千七百余貫。”然后,歐陽修就為當朝皇帝開始算賬,而且,越算越覺得鑄造鐵錢的“利害”事關重大,不如提倡朝廷考慮多鑄銅錢,罷鑄鐵錢:“澤州大錢計用六千四百余貫,省陌銅錢官本,鑄成大錢一萬六千余貫當一十六萬余貫銅錢,凡用六千四百余貫本,得一十五萬三千八百余貫利。其利二十三倍有余。”一貫貫的錢數,讓大家目眩、費解,但歐陽修總的是想說明,朝廷鑄大銅錢比鑄大鐵錢合算,鑄銅錢是鑄鐵錢23倍的利潤。當然,這當中歐陽修還計算了澤州鑄造小鐵錢的成本,而且,鑄造小銅錢的利潤是小鐵錢的兩倍。在他的次篇貨幣經濟高論中,我們還收獲了北宋慶歷初年時“鑄錢監”每日、每年的鑄幣和利潤情況:“鑄造工課約算兩監,逐日共鑄不過四百貫文,一歲不過鑄得十六萬貫,內除六萬貫為官本外,只獲得凈利十萬貫。”算來算去,歐陽修反正是要建議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