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的一枚井岡山工字銀幣 |
發布日期:13-12-20 09:24:0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 |
和阿拉伯數字“8”,鷹頭上左邊還有一個小五角星(圖4),重要是在自由軟帽上有用鋼鑿一筆一劃鑿成的“工”字。(見圖2)正看是英文的“H”,倒看就是“工”字,這是非常巧妙的偽裝。 在建立蘇維埃初期,敵軍經常封鎖根據地,紅軍軍費來源困難,為了打破敵人封鎖,搞活區內經濟,調動民眾積極性,只有銀幣是根據地內外都需要的硬通幣,當時因為墨西哥鷹洋信譽好,在中國南方許多地方私鑄墨版鷹洋假銀元的很多。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的前夕,有個叫謝火龍的人,在江西遂川湘洲設立一家造幣廠,鑄造墨版鷹洋。紅軍三十二團副團長王佐是江西遂川人。受王佐的教育啟發,謝火龍的造幣廠開始為革命根據地服務。1928年5月,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造幣廠遷到井岡山的上井村,成為由王佐負責的紅軍造幣廠。紅軍造幣廠用打土豪和戰爭中繳獲的銀飾品和銀器鑄造銀元。井岡山“工”字銀幣因含銀量高,深受白區民眾歡迎,買賣物資非常流暢,從而打破國民黨對蘇區的濟經封鎖。為了表示工農蘇維埃政權鑄造的銀元與市面上流通的各種墨版鷹洋假銀元的區別,紅軍造幣廠在鑄好的墨版鷹洋上鑿下“工”字印跡,被稱為“井岡山工字銀元”。 打印鑿記也沒有統一規定,根據各人習慣,有打印在自由軟帽放光芒邊上,也有打印在雄鷹翅膀邊上,如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藏“工”字銀幣,“工”字就鑿在鷹的左邊翅膀上(圖5)。1929年1月,井岡山根據地失守,井岡山工字銀元停止發行,前后發行不足8個月,發行總量不足1萬枚,經過九十多年歲月和蘇區、抗日、解放戰爭消耗,解放后各種運動的銷毀,留存下來有幾枚?當然, 這僅是筆者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望專家學者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