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通寶話滄桑 |
發布日期:10-01-08 08:45:5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張建偉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歷史確如春水一般無情,如實地映現著歷朝歷代的興衰。而李氏南唐的那些膾炙人口詞篇和當年發行的“唐國通寶”,卻作為文化魂寶,為人們所珍愛。 “唐國通寶”鑄造于交泰元年七月,李 繼承了他父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當時南唐需要一個富有閱歷、能審勢度勢、具有軍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他發動了對閩國的戰爭,還討伐過湖南的楚國,都因措施不當,勞民傷財,國力也漸漸衰弱。而這時北方的后周在柴榮的領導下漸漸強大起來,南唐經過與后周的較量,屢戰屢敗,不得不放棄長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賠款,向后周屈服,還廢了帝號。唐國通寶是在戰爭需要經費、戰敗需要賠款的背景下鑄造的。“唐國通寶”版本極多,僅錢文書體就有篆、真、隸三種,篆書以初鑄時的當二錢制作最為精美,但所見不多。其中以大字、細緣小平錢最少見。篆書“國”字呈方形的稱為“方國”,有一種方國的“唐”字篆法獨特,筆法秀麗,與普通品迥異,是“唐國通寶”錢中的佼佼者,不多見。這幾種“唐國通寶”篆書錢,應仔細辨認,否則,會把它們當成普通品。 “唐國通寶”錢錢文仍稱“唐國”,從中可見李 此時的心境,可能是處于“既內心紛擾,又心猶未甘”的狀態。而像《虞美人》等那些著名的頹廢、傷感的詞句,也許就是南唐君臣們在這種背景下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