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1.ce.cn/ce/kjwh/scpm/tzjb/jnpqb/gengduo/201001/09/W020100109582112778484.jpg)
吉語文字花錢是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通過流通古錢形式,吉語文字花錢以幣面文字表達了人們的美好寓意和祝愿,其語句或典雅含蓄,或通俗直白。這種形式直至清末民初逐漸消失。
我有兩枚吉語文字花錢,一枚是“年年如意”,背“歲歲平安”;另一枚是“國泰民安”,背“風調雨順”。兩枚花錢均為黃銅質,清代鑄品,工藝規范,錢文工筆楷書,雖經歲月磨損明顯,但包漿熟舊,為一眼真品。
兩枚花錢錢文均為直白式吉語。錢文雖意義明確,但民間常有諧音巧喻,“歲歲平安”在江蘇尤其是在春節時,幼童摔碎瓷、玻璃等易碎品后,做父母的卻不責罵,常取“碎”諧音“歲”,比較流行說法是“摔了,算了,碎碎(歲歲)平安”。還有那“年年如意”是源于一個傳說,據稱年是一種神祟,大年三十晚至年初一晨會闖入民宅作祟,據說年怕紅色,民間為阻止其入內,家家戶戶張貼紅色春聯或單一桃符,一為辭舊二為迎新,祈求來年平安如意。
至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吉語,這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寄托。鑄錢匠在開爐鑄幣前試鑄此類吉語花錢,表達了其時人們的共同心愿。這種心理至今仍一代又一代地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