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南唐·唐國通寶(作者自藏)
我在《衡量古錢幣的收藏價值》一文中,提及到古代錢幣的收藏價值。那么,何謂古錢幣呢?
筆者在7、8歲時癡迷于收集郵票與清代的銅錢,后來正是古幣收藏把筆者帶入了收藏界的。盡管喜歡收藏已有一定的時間,但一直以來我對于古錢幣的概念都還是比較模糊的。
直至2年前,在筆者在學校讀書時候,上《投資理財》之“古玩藝術品投資與收藏”課程的時候,金融財經老師才在課堂上講清楚了古錢幣的歷史。老師介紹到,最早實物貨幣為五谷、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替作,而以貝幣最為著名。當時財經老師還有提及到他在一次去西安兵馬俑博物館旅行時,導游所講述的“一朋等于十貝”。而許多史料都有記載“8朋貝可換1塊地”,可見貝幣在歷史上用作于交換的媒介價值非常高。
翻閱一些錢幣的鑒賞書籍,對于“錢”的概念還是相對籠統的。在古代有一種農具,當時稱為“錢”,最早曾仿其形狀為貨幣。由于“錢”被長時間地應用于交換媒介物,所貨幣被統稱為“錢”。
古錢幣,泛指退出流通領域的歷史貨幣。時間范圍涵蓋從商代到民國時期,上下四千年,包括貝殼、玉石、金銀、銅鐵、鉛錫以及麻布、棉紙等不同的材質。其表現形式,由早期的貝幣到銅錢、銀元及紙幣等。
由于古錢幣極具觀賞性與歷史價值,因此古錢幣如同其他古玩一樣被藏家們所青睞。
古錢幣的收藏群體在我國的收藏界也是非常龐大的,一般的收藏協會都會設有錢幣專業委員會。民間的古玩藝術品交易市場上,古錢幣藏品也是屢見不鮮。而拍場上,古錢幣亦如古銅器同為一個項目,經常會被納入銅鏡專場之屬。觀摩最近這幾年的拍賣市場,對錢幣拍賣最為熱衷的拍賣行就有中國嘉德、上海泓盛及北京永樂等。
關于古錢幣的鑒藏群體主力軍,大多都是一些年輕人為主。因為收藏初學者,基本都是如筆者當年一般,從集郵、藏古幣開始的。當今熱衷于古物收藏的青年群體,往往都是先從門檻相對較低的錢幣入手的。因此,古錢幣的鑒藏在收藏界中也是最為熱門的一個項目之一。
古錢幣由于早已不在流通領域,留存下來的亦少之極少。由于古錢幣有歷史意義,加上當今屬于電子商務時代,電子銀行與存款貨幣、銀行存款等被廣泛應用。古錢幣在青年人的收藏圈子里所形成的風氣,將會是未來一股不可磨滅的文化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