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的西藏久阿尼西銀幣鑒藏 |
發布日期:13-06-07 16:50:1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崔藝民 |
“久阿尼西”銀幣是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西藏地方政府“商上錢局”鑄造的銀幣。 在清光緒十六年時,西藏攝政王第穆呼圖克圖以市場急缺流通貨幣及駐軍需購買糧草為由,行文呈報當時朝廷駐藏大臣長庚,經過商討后,批準了這一造幣要求,并由“商上錢局”設計了類似“久松”形制的“久阿尼西”和“久阿尼阿”兩種銀幣。因庫銀緊缺該幣的含銀量僅為45%,含銅量高達55%,幣值定為一錢五分。 筆者收藏到的這枚“久阿尼西”銀幣,直徑為27.3毫米,厚1.28毫米,重4.4克。錢幣正面中心設有方框,方框上端兩側有日月兩個圖形,中心圓圈內立有一三叉形祭器,方框兩側有四只花卉,下端有藏文數字:20、38,意指是藏歷第20繞回卅八年。背面中心圓圈內有兩束垂枝花葉紋,并豎有一劍,圈外為八寶蓮瓣,瓣內書有梵文吉祥八字,分別為:輪、螺、傘、蓋、花、瓶、魚、節。外廓一周設有小星點,劍下方有藏文“久阿尼西”四字。此錢鑄成后,流通不足四年便被后藏班禪行轅改制的尼泊爾銀幣所替代。 由于此錢鑄時短,加之流通地域有限,所以它的存世量非常稀少,成為藏幣中的珍稀品種。盡管它是西藏地方官鑄的銀幣,但它的含銀量卻不高。民間為了找零方便又把它切割成兩半使用,因此存世的整幣更少,成為中國地方流通貨幣中一大奇特現象。 此幣鑄造時正處于中英簽訂“印藏條約”的歷史背景之下,它的發行對抵制印度和尼泊爾貨幣的入侵和維護西藏社會經濟穩定,發揮了很大作用,它不僅具有稀有性的經濟價值,而且還具有對西藏歷史發展史的學術研究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