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留意三大類 |
發布日期:12-06-15 08:57:3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保險贏家 作者: |
早的票券較珍貴。例如第一套人民幣中的50元水車、礦車00000001票券為國內藏家石雷先生所收藏,被稱為稀世珍寶。 此外,我國第二套人民幣3 元、5 元(1953年版醬紫色)、10元三種大面額票券,由于受當時印制條件限制,委托蘇聯代印,因此,這三種票券都比較珍貴。 2.稀缺度 人民幣稀缺度主要根據票幣的存世量來評定。票幣的發行年代、面值大小、冠號的位數以及收回方式等都是評定標志。一般來說,人民幣發行年代越早越稀缺,因為紙幣不能長期保存,例如第三套人民幣中發行最早的1960年版棗紅色1角券和1962年版背綠色1角券,現在已很難見到,是第三套人民幣中最稀缺的兩張票券。 其次,高面值的人民幣較低面值的人民幣存世量少。因為高面值人民幣大多都被收回,除特殊情況外,民間一般不會保存。例如第一套人民幣中的50000元券和第二套人民幣中的10元券存世量都很少。 3.其他判斷標準 首先關注品相,任何一張紙幣,如果品相不好,就會貶值大半,即使號碼再好,價格也難以拔高。 其次,應該考慮所買號碼收集的難易程度。拿多重尾號來說,三重、四重號碼在市場價格基礎上議價幅度不超過30%,5重以上可以溢價50%左右,全同就大不一樣了,收集難度大,價格自然高很多。 第三,還要考慮收藏紙幣本身是否屬于稀缺品種。同樣的全同號或順序號、對稱號,版別不同,價值也會有很大差異。一二三版紙幣、外匯券、國庫券的趣味號碼找起來就困難得多。 最后,主要收藏渠道包括古玩市場淘寶、成套紀念冊購買兩種。因為錢幣偽造成本較高,偽造難度又大,因此遭遇假幣情況較少發生。 人民幣紙幣保存 “四防” 紙幣收藏在保管中有許多應注意的地方,可以總結為四防,即防“霉”、防“折”、防“蛀”、防“褪”。 1.“霉”即霉變 防止霉變的關鍵在于防潮,在南方與沿海地區尤為重要。防潮的焦點是紙幣所處的溫度與濕度。紙幣保存的最佳室內溫度是18度至20度,濕度(相對濕度)是50度至60度。在處理藏品時盡量不要在夏日的高溫與潮濕的環境中進行。一般說,舊紙幣較新紙幣更易發霉,一旦發霉,可用質地柔軟的紙或布輕輕地擦拭。霉變嚴重的紙幣,可將其浸在鮮牛奶中,加少量的鹽浸泡一小時后撈出,再用清水漂清,并用吸水紙吸干,在略潮時將紙幣放平夾在白本子中,壓上重物使之平整。 2.“折”即折污 全新紙幣忌用手摸、物捻。因為手上有油、汗,容易污染幣面。觀看品相時,要用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