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民幣最難避免的就是遇到假幣,特別是對于退出流通領域時間比較長的第一版人民幣來說,特殊的歷史背景和較高的收藏價值,導致了現在市面上大量贗品假幣的存在。
如何辨識真偽,成為紙幣收藏的入門必修課。
望、聞、問、切———“老中醫”教你診識紙幣真偽
錢幣鑒別大道至簡,可以用傳統老中醫的問診方法進行鑒別,也就是望、問、聞、切。
1、望。所謂的望,就是看人,在鑒別過程中是觀察紙幣持有者。通常情況下,看他講話的態度、眼神真誠與否,動機何在,從其神態的變化中基本能看出其端倪。
2、聞。就是聞紙幣的氣味,是紙幣鑒定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現代仿造的紙幣無論技術有多高超,即便使用了解放初期的纖維紙張,也依舊有現代油墨與現代紙張的味道。一般的真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流通,傳統油墨已經被風化,放到鼻尖處聞,是無比親切的舊書的紙張味道。而現在仿造一版幣則不同,放到鼻尖,首先是一股刺鼻現代化工油墨味,其次是現代書報的紙張的味道。
3、問,就是仔細詢問。不要總聽賣主講滿是套路的故事、美麗的謊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問明紙幣來路,是自己家傳的還是商販收來的。紙幣來路很重要,比如幣王“牧馬”紙幣,99%出自我國西部偏遠地區,賣主講自己祖輩在江南水鄉,是爺爺傳下來留到現在,這個肯定是有破綻的。
4、切。中醫的“切”指的是號脈,鑒定紙幣也類似。一張舊版的紙幣,拿到手上時,它的印刷、時代感和滄桑感,仔細觀察,歲月洗禮過的物品會給人一種厚重的直覺,也就是這個行業人所說的第一印象,行話俗稱為“包漿”。真假紙幣在第一印象會有明顯的感覺,基本八九不離十。
“老中醫”獨家秘法———五招技巧鑒定法
除了感官上對紙幣鑒定的觀察理解,還有五招的技巧性鑒定方法。
1、紙張鑒定法
第一套人民幣真票拿在手中輕抖,紙張會有柔韌性。而使用解放初期紙張仿造的假票多為草紙和普通書寫紙,這些紙密度松散,極易毛糙。假票票面暗淡無光,鑒別時可觀察薄厚程度、纖維粗細、柔軟程度。現代的紙張造假更不一樣,紙張沒有韌性,聲音發脆。另外真幣一版幣個別紙張帶有水印。
2、顏色鑒定法
老紙張假票一般套色不準,色彩與真票有明顯區別,裝飾性花紋往往分辨程度不清,立體辨認,失真度大,票面和各種襯底花紋顏色明顯差別。現代的假幣雖然電腦制版,仿真度高,仔細觀察色差會略有不同。
3、號碼鑒別法
歷史環境下,印刷水平工藝一般,通常真幣號碼顏色、粗細、長短,排列都不均勻。現代仿造的舊版一版幣,號碼粗細,排列非常規整,區別很大。
4、暗記鑒別法
真幣在設計與制版時,常在票券特定位置留下暗記以便鑒別。第一套人民幣許多標券上都有暗記,而假票多數沒有暗記或摹仿后的暗記變形不清,筆畫扭曲。
5、包漿鑒別法
一版紙幣從流通到退出流通,流落民間存放到今天,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洗禮,真紙幣的自然磨損程度與自然褪色程度是同步的,無論新票還是流通票,包漿看上去很舒服。而假票則不然,看上去很不協調,自然流通的和人工做舊的紙幣,仔細辨認都能分出一二。
來源:易郵幣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