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響郵票市場價格因素的分析 |
發布日期:11-12-12 08:57:3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為滿足市場旺盛的需求,郵政部門對郵票的供給急劇增加。我國郵票基本上是按計劃發行的。各地集郵部門首先呈報下一年全年各種紀、特郵票的訂票計劃,每種郵票原則上是一次性撥發。由于前期郵票行情看好,對郵票需求中的投機需求遠遠超過一般的集郵需求。而投機需求是隨著市場行情而波動的,各地方集郵公司為滿足人們的投機需求,不斷增加向中國郵票總公司的訂票數額。由于同樣一套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在郵局通信窗口出售的就是郵資憑證,但在集郵窗口或集郵公司出售,就屬于商品。只要郵票能以高于集郵公司與中國郵票總公司的結算價格的價格出售,集郵公司就可以獲得利潤。由于結算價格很低,甚至最低時曾按照面值的3折、4折結算,結算價格與郵票面值的巨大空間就成了打折郵票深刻的經濟根源。 一般情況下,對于獨家壟斷的中國郵政來說,應在高價少銷與低價多銷之間進行選擇,以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但由于中國郵票總公司之下的各個集郵公司都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單位,各自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空們彼此之間又成為競爭者。郵票銷售數量的多寡直接關系到各集郵公司的切身利益大小,許多地方集郵公司甚至把集郵作為拳頭產品出擊市場,以獲得高額的回報。出于賺取更多利潤的目的,各集郵公司都向郵票總公司預定盡可能多的郵票,從而使郵票的發行量急劇上升。對于中國郵票總公司來說,向集郵市場上提供郵票,無異于開動印鈔機印制鈔票,只要有人愿意接受,便可以迅速換回貨幣。這些郵票只要在集郵領域中沉淀下來,郵政就不需求履行任何義務。世界上有些中小國家不是把出口郵票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嗎?在郵票需求量減少的同時,供給量的增加使郵票價格不斷下降,郵票價格迅速跌到面值以下。近十年的郵票年冊(即包含本年度發行的所有紀念郵票、特種郵票的郵冊),最低價大約都是 7.5折,1998年的最低,僅4折。但只要高于結算價格,集郵公司都是賺錢的。連年出現折價郵票,但郵票仍在超量發行也就成為必然了。 3 、打折郵票向面值回歸的客觀必然性。大量打折郵票的出現,使人們開始利用這些打折的郵票實現其面值所賦予的郵政資費功能,即郵票由投機功能向基本功能的回歸。中國郵政原以為可以通過郵票市場的價格歧視獲得最大的利益,即通過集郵市場的市場價格和通信市場的官方價格面值,實現最大的盈利,但郵票既不同于股票也不同于鈔票,更不可能通過將通信市場與集郵市場的截然分開而實行價格歧視。充其量只能利用信息不對稱使價格歧視短期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