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為何東邊太陽西邊雨 |
發布日期:12-06-20 08:28:3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老田 |
人提出中近期的 大量低價 封片、年編小型張等淪陷地平下為何不起?數次銷毀后也確實無貨可供,所以不會托盤。至于市場怎樣運作、怎樣去炒,和人家無關。實用主義將是總郵司的長期政策,市場表現可看出端倪。細心觀察,從近幾年 【片紅】的出現,總郵司就著手培育兌獎賀年系列版塊了。對比僅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在發行賀年卡、片方面,年達38億之多的數量和可觀的經濟收入,都要高于泱泱大中國的多少倍,為中郵集團總郵司提供了榜樣。 其次,常規的JT郵票、JPJF郵資封片,使用功能退化、收藏群體減弱、發行供量遠大于求、投資 兌現 程度受限。當前看,這些郵品進入收藏領域估計不足10%,進入通信使用領域和其它消耗更是極少,而絕大部分成為投資炒作的籌碼,在流通不暢下,郵政把這些作為 長期發展 的主打品牌是不夠的,要鞏固郵資票品創收支柱的地位,必須結合動向、適時調整產品結構才有出路。事實上,幾年前就已瞄向 賀年封、片、卡這些 社會需求消耗用品,其 喜慶、祝福、流通、消耗、“兌獎” 、防偽 等等特色,很容易形成 大社會 的消耗品 和 小社會 的集藏品。這也是筆者在去年最先提出的“賀年郵資封片,將(并非是)成為市場主流郵品”的依據來源。 再次,以小勝大、以少勝多和個別人的短期爆富,幾年前就從賀年品開始。朽剛收集全2012 普通賀片,雖說春節過去數月,但充滿祝福的信息猶在,加之設計華麗高雅,愛不釋手。為何這些賀年兌獎品對省級都市的一個區局,都不能滿足供應?收藏者也難買齊全?其實還是發行量和銷售方式的問題。為何有的高于發行價數倍、百倍?有的打折?結合手中的一些兌獎組別,曾探討過郵政多組別、高度分散的用意和成功。經歷七、八個月的市場流通,每發現一個 量少組別,都有收藏群體追高,形成了暴利版塊。現在,量 已不僅是局限市場發現,更有能人干脆同印刷廠聯系咨詢,乃至親臨下載電腦數據,掌握預定要數至最后印量,以商業秘密奪取市場主動權,形成了完全的商戰。對于地方版,朽以前就提到有些智者已將定制、印量、銷售、收藏 實現了一條龍,從地版“紅運當頭” 和 改正版“鴻運當頭”出現近20種的情況,已能看出端倪。 總之,當今市場,賠賺不等、悲歡不一。炒作發起者賺了大錢,跟隨者多數套牢。筆者曾有貼提出“郵市已經入資本運作的市場” 的探討,這個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