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烏梁海華商寄張家口紅條封](http://collection.sinaimg.cn/plfx/20141226/U6749P1081T2D174516F6DT20141226085256.jpg)
實寄封片上的戳記是考證郵路歷程的依據,因而也成了編組郵集不可或缺的上乘素材。今天的實寄封片就是明天的郵政史,千萬不要忽視了這個潛在的“金礦”。
文/方翔
進入12月,郵品拍賣進入“上海時間”。在率先落槌的上海泓盛2014年秋拍中,成交總額為319.24萬元,成交率為57.64%。而在12月21日和29日,東方國拍和上海拍賣行也將分別舉行秋季郵品拍賣會。其中在東方國拍的郵品拍賣會上,還將推出軍旅集郵家姚樹人將軍的郵集。
從此次申城的郵品拍賣的情況來看,郵政史類的拍品還是藏家的最愛。在上海泓盛的秋拍中,普東2型天安門圖單色實寄郵簡,估價2000元,成交價為49450元。這件郵簡背面文字“代發代訂報刊”,錦西寄山東,銷錦西50年10月16日(日式)戳,背面有山東濰北50年10月18日中轉戳及濰南不清楚到達戳。據深圳集郵家陳志深先生編著的《中國片封簡圖鑒(1874-1974)》記載,普東2型天安門圖單色郵簡發行于1951年,而此簡使用時間為1950年10月16日,屬于極早期使用實例。
一枚1903年清二次片平遙寄瑞典,加貼蟠龍票兩枚,合資4分,銷癸卯年平遙碑形手填戳,蓋1903年12月30日太原、1904年1月北京、1月7日北京法國客郵局中轉戳,有1月30日瑞典哥德堡到達戳,保存完好,其平遙碑形手填戳少見,雖然估價只有1萬元,但成交價達到了54050元。
在此次東方國拍的郵品拍賣會上,圖錄封面的作品是1918年烏梁海華商寄張家口紅條封,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中華郵品。烏梁海郵政代辦所設立前,有烏梁海手遞至烏里雅蘇臺郵局寄往關內的實例,目前所見此類實寄封存世不超過4件。
集郵家姚樹人將軍從上世紀50后代開始集郵。2003年,《中華郵政國內郵資(1947-1949)》郵集在全國郵展獲金獎,并在綿陽亞洲國際郵展獲鍍金獎,其《金圓銀圓國際航空郵資》一框郵集在亞展獲金獎加特別獎。此次推出的其舊藏的拍品中,包括《民國航空郵資》、《民國國內郵資》、《加蓋國幣改值普通郵票》等多部郵集,而且還有其收藏的不少珍貴實寄封片。
集郵不集封,到頭一場空。集郵的目的不僅僅是集郵票,更應該關注具有郵政史價值的實寄封片,這在近年來的拍賣會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實寄封片的價值在于它是經過郵政傳遞檢驗并實寄投遞,發揮郵資憑證作用與郵路歷程的郵品。同時,對于研究郵票版式、齒孔和紙張、刷色等方面,也是最有力的證據。此外,實寄封片上的戳記是考證郵路歷程的依據,因而也成了編組郵集不可或缺的上乘素材。今天的實寄封片就是明天的郵政史,千萬不要忽視了這個潛在的“金礦”。
方翔(上海) 資深媒體人,藝術品市場觀察者,藝術品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