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歡聚北京。
23日下午,格蘭云天大酒店二樓會議室,高朋滿座,勝友如云。《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第1冊)答謝會在此舉行。主編王世宏先生終于在耄耋之年,了卻了一樁壓在心頭三年多的心事。
答謝會上,聽到最多的詞語是感謝,是功德,年逾8秩的王世宏先生感謝了所有為《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一書做出貢獻的人,但是,我想,真正應該被感謝的,恰恰是王世宏先生本人!
在古稀之年,要完成這樣一部皇皇巨著,談何容易。但是王世宏先生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被業內許多人看來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人們的擔心的確是有道理的:從組織班子到謀篇布局,從資金籌措到作者人選,從搶救金銀幣史料到各方聯系,真正是千頭萬緒、千辛萬苦、千難萬險。王世宏先生近日曾經無限感慨地跟我說:沒有想到有那么多預料之外的事情!他在答謝會上也曾經說過:編出這樣一部書,其中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據副主編俞吉偉先生會上介紹,為了高質量完成此書,王世宏先生曾經兩次病危入院治療,聽到這樣的事跡,想想老先生為此的付出和努力,我眼眶濕潤了,是呀,這應該是人生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齡啊!老先生不顧如此高齡,親力親為,這哪里是在編書,這是在透支生命啊!每每想到此,我唯有后悔,后悔沒有盡最大的可能,替老人家多分擔一些什么。
認識王世宏先生十幾年了,緣于他喜歡金幣,業內人均尊稱王世宏先生為王老。但是,直到今天,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才開始慢慢豐滿立體起來。印象主要是這樣幾點:其一,就像他在答謝會上所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精品。像這樣大的投入,完全沒有想過回報,現在又有幾個人會去做?蒙王世宏先生抬愛和看重,老人家曾經將他認為的幾篇比較重要的文章讓我修改,記得非常清晰的一句話是:標點符號也全部要把關。其二,心中始終想著讀者。將原本正常定價應該在400元左右的書價,硬是壓低至150元;24日下午陪《金融時報》記者孟黎采訪老人家,不經意間他又說了一個小故事,原來,事事追求完美的他發現如果按照原先的尺寸,這本書將很難豎著放到讀者的書櫥里,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趕緊與印刷廠的領導多次聯系修改,幾經周折才終于修改完成。孟黎順口問了一下老人家是否為處女座,果然。
因緣具足,碩果乃出:
俞吉偉先生責無旁貸地、很好地完成了各項繁重的組織指揮工作,越人性格中之勇于任事、精明強悍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殷敏先生根據公司的部署,帶領編委會成員全身心投入到編撰事業中,任勞任怨、盡心盡職;張娟娟女士、張健初先生、安首立先生、胡玲燕女士等均為一時之選,他們的辛勤筆耕,保證了本書的專業特色;閆柳群先生、徐力先生等圍繞編委會工作重心,收集素材,編寫表式,腳踏實地、認真負責。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團結拼搏、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團隊,才全面提升了本書的質量。另外,許多默默無名的熱心人士的捐款,使得本書能夠以極其低廉的書價提供給讀者;而諸多專業人士的無私奉獻,讓許多獨有的資料充實了本書,尤顯難能可貴。
近日偶遇老人家,他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待《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全部出版后,將請專業的審計人員來審計,讓錢花得明明白白。
《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的順利出版發行,是千千萬萬普通金銀幣收藏投資者的幸事,其能夠發揮的傳播金銀幣知識的重要作用,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顯現出來。名山事業,傳之其人,功在千秋。
金幣,因為材質貴重、制作精湛而贏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有一群喜愛金幣的人,用自己的行動,在編撰《中國現代貴金屬幣賞析》的過程中,詮釋了什么叫高貴、高雅、高尚。
如意